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超重肥胖率与各类心血管疾病患病率的不断增长,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病率处于长期上升趋势,因此,需持续加强对此类疾病的预防与诊疗工作,从而减轻患者的病痛与社会经济负担。

什么是缓慢性心律失常?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专家喻正科教授介绍,缓慢性心律失常一般是指在平静状态下心室率小于60次/分的一类心律失常,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常表现出心慌、心动不安、疲乏无力、胸闷、头晕、一过性眼前发黑,甚至晕倒等症状。

少数人甚至夜晚因心率慢导致心肌供血不足而惊醒。或者噩梦纷纭,严重时可因心脏停搏甚至发生室颤,容易让人感到恐惧。

本病中医根据临床症状,可以归纳为心悸、怔忡、眩晕、胸痹、厥证、心痛等病症范畴。其主要特点体现为迟脉、损脉、结脉、代脉的典型脉象。我国古代医家对于本病作出过许多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与方法。

从发病原因来看,既有心脏本身的问题,如窦房结这一“发动机”出现故障,心脏传导阻滞、传导异常(即心房到心室的通路发生阻隔);也与心肌缺血、心肌病、心肌梗塞、心肌炎、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等疾病相关。此外,有些由电解质紊乱、药物过量、感染或代谢异常等原发疾病引起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是可以彻底治愈的。

中西医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认知与治疗差异

中医学认为,本病发病原因主要包括阳气不足,气血亏虚,尤其是心肾阳气不足、心脾气血亏虚、瘀血内阻、痰浊阻遏气血、寒凝血脉等,这些因素均可导致心率缓慢。

西医在治疗上多推荐心脏起搏治疗,但随着起搏器使用量的上升,相关临床并发症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同时,其不良反应较大,且因价格昂贵、技术水平及后续治疗与维修方面的限制,许多患者因此望而却步,或因需要手术而心存疑虑。

另外,西医也会临时使用加快心率的药物,但是这些药物长期效果并不理想,还可能引发电解质紊乱、药物过量或代谢异常等问题。

中医诊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独特优势

根据临床经验,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有其独特优势,被广泛运用于临床,许多时候甚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医治疗主要以辨证论治为主,根据起病缓急,标本虚实的特点随证加减。针对阳气不足、气血亏虚、痰浊内阻、瘀血阻滞、寒凝血瘀、气滞血脉等不同症型,采用益气温阳、补养气血、化痰祛浊、活血化瘀、散寒通脉、理气行滞等方法,其中,阳气亏虚是最常见证型,而心肾阳虚又是其主要表现证候,因此温补心肾之阳使用最多,效果尤其突出。

专家提醒

**喻正科教授提醒:**在临床治疗中,只要中药合理配伍、组方合用、相得益彰,就能解决大部分问题,有着良好的干预效果。不仅可以提高心率,还可以改善许多不适症状。许多病友心率恢复正常,病情稳定,甚至治愈,关键在于要抓住其临床要点。

此外,中成药、中医针灸、穴位治疗、艾灸、耳穴应用等方法对均缓慢性心律失常均有一定疗效。针对不同患者因人施治,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可为患者提供更多简便效廉的临床选择。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临床研究所 喻正科 王伟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喻正科 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