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环保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当下,垃圾分类作为一场关乎城市可持续发展与人类未来生存环境的绿色革命,本应如春风般迅速席卷每一个角落,让城市更加整洁、生态更加平衡。
然而,当我们深入观察垃圾分类在各地的推进情况时,却无奈地发现,这一进程并非一帆风顺,其中隐藏着诸多阻碍。究竟是什么因素在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全面落地呢?
01,垃圾分类的最大阻碍是什么?
垃圾分类的最大终极阻碍我觉得还是“经济可以解决一切”。人们之所以遵守某种规则,主要来自两块:
1,道德上的快感与自我约束;
2,对惩罚的恐惧,遵守规则以避免惩罚。
这两块是我们很多规则被执行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目前来看,对垃圾分类的主要靠监督,而这种监督必然是不可持续的,那么未来很有可能转换为惩罚。而对于很多人来说,通过付费解决这些问题,可能也是预料之中的。
至于这种长期培养的素质或者理念,我不太看好,因为有大量的证据表明,这种素质理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慑于违规的惩罚(道德上、舆论上或者经济上等)。比如典型的就是外国人到中国不遵守红绿灯之类的事情。
当前我们的垃圾分类,最后处理依然是拉到遥远的垃圾处理厂,比如某些一线城市的垃圾,可能在偏远郊区,甚至可以丢到周边城市去处理,给钱就行,这样搞下去,事实上垃圾分类前景就没预想的那么好了。毕竟能拿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嘛。
所以最后还是形成了经济解决一切了。
02,那有没有长效解决办法呢?
那么有没有长效解决办法?我觉得办法之一就是垃圾就地处理。某一片区,垃圾就在某一片区处理,那么这种情况下,垃圾的处理事实上就和当地人真正的命运相关了,如果谁不做好垃圾处理,那么事实上受害的也是自己。
复杂的垃圾分类让大部分人都无所适从
当然,未来会催生新的产业:专门收垃圾处理垃圾的专业人员,这样倒好,可以增加就业,解决经济问题。
垃圾分类这场绿色征程,虽布满荆棘,但绝不能因眼前的阻碍而停下脚步。只要我们持续加强环保教育宣传,创新宣传方式,让垃圾分类的理念深入人心;同时,通过完善制度、强化监管等手段,引导和激励公众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垃圾分类会成为城市生活的新常态。
来源: 李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