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里,稍微动一动就汗流浃背,吃饭时总觉得没胃口,偶尔还会莫名腿软。这些看似平常的不适,或许和身体里的“钾”悄悄溜走有关。

钾是人体不可或缺的“电解质调节器”,心脏跳动、肌肉收缩、神经传导,都离不开它的参与。但到了夏天,这个“隐形功臣”却特别容易“缺货”。今天就来聊聊,夏天为什么更易缺钾,以及该如何守住身体里的“钾储备”。

夏天人体容易缺钾
钾与钠同为人体必需的无机盐,二者配合默契 —— 钾主要分布在细胞内,钠多存在于细胞外,共同维持着体内的动态平衡。

心脏搏动、神经肌肉运作、呼吸等关键生理活动,都依赖稳定的血钾浓度支撑。正常血清钾浓度为 3.5~5.5 毫摩尔 / 升,一旦低于这个范围,就会被诊断为 “低钾血症”。

人体通过三餐摄入钾,而肾脏则像一道精准的“调节器”:当钾摄入过多或细胞内钾大量外溢时,它会通过尿液排出多余的钾;若摄入不足,则会减少钾的排泄,以此维持血钾稳定。

低钾血症的发生,多与三类情况直接相关:摄入不足(如进食过少、营养不良)、排泄过多(如腹泻、多尿、大量出汗)、钾分布异常(比如甲亢会导致大量血钾转移到细胞内)。

一年之中,夏天是身体最易缺钾的季节,主要源于三个原因:

出汗增多

汗液中钾含量通常较低,但夏季大量出汗时,钾的流失量会明显增加 —— 尤其是进行大量体力劳动或高强度运动后。

食欲不佳

夏季很多人食欲下降,加上身体消耗的能量相对更多,若钾流失增加而摄入不足,就容易出现缺钾。

容易腹泻

夏季气温高,饮食不洁或食物变质易引发腹泻、呕吐,导致钾通过胃肠道大量流失。

缺钾吃这些食物
既然夏天缺钾如此常见,通过饮食及时 “补钾” 就成了关键。日常不妨多吃这些高钾食物,帮身体守住电解质平衡:

水果类

香蕉是补钾“明星”,每 100 克含钾约 330 毫克,且方便携带;橙子、猕猴桃、牛油果也不错,尤其是牛油果,每 100 克钾含量达 485 毫克,还能搭配面包、沙拉食用。此外,晒干的杏干、葡萄干钾含量更浓缩,一小把(约 20 克)就能提供近 500 毫克钾。

蔬菜类

菠菜堪称“蔬菜钾王”,焯水后每 100 克含钾约 500 毫克,清炒或煮汤都合适;土豆、红薯也是隐藏高手,一个中等大小的土豆(约 150 克)含钾近 600 毫克,且淀粉含量高,能兼顾饱腹。另外,西兰花、西红柿、南瓜等日常蔬菜,每餐适量摄入也能累积补钾。

豆类与坚果

黄豆、黑豆每 100 克钾含量超1500毫克,打成豆浆或煮粥都方便;鹰嘴豆、红豆也不错,适合做杂粮饭。坚果中,核桃、腰果每 100 克含钾约 500-600 毫克,每天吃一小把(约 10 克),既能补钾又能补充优质脂肪。

菌菇与肉类

香菇、平菇等菌菇钾含量丰富,每 100 克干香菇含钾近 2000 毫克,泡发后炒菜、煲汤都可;肉类中,三文鱼、瘦牛肉每 100 克含钾约 300-400 毫克,适合搭配蔬菜均衡摄入。

需要注意的是,补钾并非越多越好,普通人每天摄入 2000 毫克左右即可(约相当于 2 根香蕉 + 1 碗菠菜)。若本身有肾脏疾病,需在医生指导下控制钾摄入,避免加重代谢负担。

来源: 人民日报微信、生命时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