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明星杨迪在节目上自曝了一场错误的服药经历:他因食用生腌导致腹泻,次日乘坐高铁时,为图省事,想着先干吃蒙脱石散再喝水。没想到,蒙脱石散入口后,遇唾液迅速膨胀,充满咽喉及鼻腔,引发短暂窒息。他剧烈咳嗽后喷出药粉,但喉咙仍被糊住,喝水难咽,他后怕地说,“像从鬼门关走一遭”。

为什么干吃蒙脱石散会导致窒息?蒙脱石散应该如何正确服用?还有哪些类似的用药禁忌?在此,进行系统梳理。

蒙脱石散为什么不能干吃?

蒙脱石散是一种天然矿物类药物,适用于成人及儿童的急、慢性腹泻。其主要成分是蒙脱石的微粒粉剂。它就像一块“超级海绵”,能吸附肠道内的病毒、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通过肠道排出体外,并减少水分丢失。同时,它还能在肠道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帮助肠道恢复正常功能。

作为粉末状颗粒剂型,蒙脱石散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吸水性和膨胀性。干吃时,药物会迅速吸收口腔和咽喉中的唾液,形成团状物,堵塞食道和咽喉,甚至可能扩散到鼻腔,引发呛咳、窒息风险。此外,干吃还可能导致药物在食管内残留,刺激食管黏膜。

除了蒙脱石散外,其他类似的干燥粉末状制剂,均不宜直接吞服,因为这类散剂颗粒小,干吃极容易吸入呼吸道,进入呼吸道后会增加气道阻塞风险,导致刺激性咳嗽,甚至气管痉挛,产生窒息感。

蒙脱石散的正确用法

蒙脱石散的正确用法可记住以下四句话:“先放水,后放药,搅一搅,快喝掉。”

由于蒙脱石散不溶于水,因此用先放入50毫升温开水,再加入一袋3克的蒙脱石散,搅拌均匀形成混悬液,以保证药物浓度一致。

蒙脱石散宜空腹服用,通常在用餐前、后的2小时。注意服用时不能只喝上清液!服用前一定要搅匀!

蒙脱石散和抗菌药物等其他药品联用时,最好间隔一段时间,以免影响其他药物的吸收和疗效。

蒙脱石散单次使用剂量过大、服用间隔时间过短、疗程过长等,可能会引起便秘、大便干结等不良反应,因此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或遵医嘱使用,切不可自行增加或减少给药剂量,当腹泻有改善,大便质地变稠、厚即可停药。

多重适应证联用方案梳理

不止腹泻,蒙脱石散联用其他药物对多种常见病有效果,以下是相关联用方案的梳理:

药物联用顺序不能乱

在药物联用时,由于蒙脱石具有强大的吸附作用,往往会影响其他药物在肠道中的吸收,对于大部分的药物,建议先服用这些药物,再服用蒙脱石散,以此来减少蒙脱石散对药物的吸附作用。

1. 与抗菌药物联用

建议先服用抗菌药物,间隔至少1~2小时,抗菌药物得以吸收再服用蒙脱石散。

原理:抗菌药物杀灭细菌后,使用蒙脱石散吸附被杀灭的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生的各种毒素,可随肠道蠕动排出体外。

2. 与益生菌制剂联用

建议先服用蒙脱石散,再服用益生菌制剂,两者用药间隔至少2小时。

原理:先利用蒙脱石散对消化道黏膜的覆盖保护和吸附病原菌的功能,再使用益生菌帮助肠道恢复正常菌群,以改善肠道菌群的紊乱。

3. 抗菌药物+蒙脱石散+微生态制剂

先服用抗菌药物,2小时后服用蒙脱石散,再过2小时服用微生态制剂。

4. 与其他药物联用

蒙脱石散会影响铝制剂、镁制剂、钙剂等药物的吸收;胃酸抑制剂如碳酸氢钠片、铝碳酸镁片、复方氢氧化铝片、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与蒙脱石散也存在相互作用,建议先服用此类药物,间隔1~2小时再服用蒙脱石散。

特殊剂型用药安全指导

据了解,很多家庭常备药的错误使用导致的健康风险常被严重低估,掌握正确的给药方式、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给药至关重要。

泡腾片类

泡腾片类药品(如维生素C泡腾片、阿司匹林泡腾片等)不可直接吞服。必须先将泡腾片放入足量(一般为100 - 150 ml)温开水中,待其完全溶解且无气泡产生后方可饮用。

特别提示:泡腾片遇水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若直接吞服会在口腔和胃内迅速产生气体,可能导致窒息等严重后果。

缓释、控释片类

大部分缓、控释片(如硝苯地平控释片、格列吡嗪控释片等)不可研磨或掰开服用。

特别提示:一旦咬碎、掰开、研磨服用药物,缓、控释片的技术被破坏,药物将不再受到控制。倘若大剂量的药物瞬间释放到体内,会造成体内药物浓度急速升高,从而出现不良反应,严重时可能有生命危险。特别对于研磨给药的患儿以及鼻饲给药患者的家属尤其注意使用药物是否包含“缓释片”“控释片”字眼。

肠溶片类

肠溶片(如阿司匹林肠溶片、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等)不可掰开服用。一般空腹服用(饭前半小时或饭后2小时),以求药物迅速到达碱性的肠部进行释放。

特别提示:有肠溶包衣或肠溶胶囊壳,不能掰开服用,否则药物会在胃部释放,而造成刺激或在胃部酸性的环境下被破坏。

喝什么水送服药?大有讲究

有些人觉得药片苦,于是就着果汁、牛奶、咖啡、茶一起服用,甚至为了方便,一边喝啤酒一边就把药吞下去了。但喝什么送服药确实大有讲究,不少饮品跟药物同时服用都会影响药物的吸收,甚至发生相互作用而导致药效降低。以下是不同药物的送服建议:

一、常规药物送服

温开水

是大多数药物的最佳选择,尤其适合抗生素、维生素、普通感冒药等。水温以40℃左右为宜,既能帮助药物顺利通过食道,又能避免高温破坏药物成分。

× 果汁

可能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降低药效,尤其葡萄柚汁可能影响降压药、降脂药等。

× 牛奶

会与抗生素、铁剂等结合,影响吸收,除非药物说明书明确允许。

× 茶水

鞣酸可能与药物形成沉淀,影响疗效,尤其含铁、钙的药物。

× 咖啡

可能干扰药物代谢,与镇静药、解热镇痛药等同服可能加重副作用。

二、特殊药物送服

补肾药

如六味地黄丸,可用淡盐水送服,引药入肾,增强疗效。

止咳药

如止咳糖浆,服用后不宜立即喝水,以免冲淡药物在咽喉部的保护膜,影响止咳效果。

胃黏膜保护剂

如硫糖铝,需少量水送服,服药后半小时内尽量少喝水,避免破坏保护膜。

活菌制剂

如双歧杆菌,可用温牛奶送服,但牛奶温度不宜超过40℃,保护活菌活性。

三、注意事项

水量:一般药物需150-200毫升水送服;胶囊类建议300毫升以上,避免卡在食道。

水温:助消化药、维生素类、活疫苗等不宜用热水送服,以免破坏活性。

时间间隔:服药后2-3小时内避免饮用果汁、咖啡等饮品,减少相互作用风险。

总之,服药时优先选择温开水,遵循药物说明书或医生建议,特殊药物需特殊处理。若有疑问,及时咨询药师。

来源: 康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