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冰镇西瓜、凉拌小菜、海鲜烧烤……美食背后却暗藏危机——腹痛、腹泻、呕吐等“食物中毒”症状频频突袭。
为何夏季成为食物中毒的高发季?高温高湿环境下,病菌繁殖迅猛,食物腐败加速,加上生冷饮食增多,脾胃负担加重,外邪易侵。
中医将此类问题归为“泄泻”“霍乱”等范畴,认为暑湿、寒湿、食滞是三大元凶。如何自救?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120急救中心为您提供一份实用方案。
一、腹痛腹泻分寒热,对证调理是关键
中医治疗食物中毒首重“辨证”,不同证型需用不同方法,盲目止泻反会闭门留寇。
1、暑湿夹击型(最多见)
表现:泻下黄臭稀水、呕吐酸腐、发热烦渴、舌苔黄腻 。
推荐简易茶饮:荷叶1张+茯苓25克+粳米50克煮粥,加糖晨服。
中成药:新加香薷饮(含香薷、金银花等)。
2、寒湿伤脾型(贪凉诱发)
表现:清水样泻、腹痛肠鸣、怕冷无汗、舌苔白腻 ,腹部喜暖怕按。
治法:温中化湿
推荐方:
姜糖饮:生姜15克捣碎+红糖30克,冲沸水温服;
外敷法:吴茱萸15克+生姜30克捣粉,布包热熨肚脐。
3、食滞胃肠型(暴饮暴食所致)
表现:吐酸臭食物、泻后痛减、腹胀厌食。
治法:消食导滞
推荐方:山楂30克+冰糖煮水饮,或保和丸(含神曲、山楂等)。
二、家庭急救与食疗,简单食材化危机
(一)急性发作期三步处置
**1. 呕吐时,勿强行止吐。**可含姜片或针刺舌中部出血少许排毒;
**2. 补水防脱:**淡盐水(500ml水+1.5g盐+5g糖)少量频服;
**3. 暂禁食:**呕吐停止后,先饮米汤、藕粉过渡。
(二)四款辨证止泻食疗方
湿热/暑湿:可食用马齿苋绿豆汤,鲜马齿苋60克+绿豆60克煮汤。
寒湿:可食用姜茶乌梅饮,生姜10克+乌梅15克+红茶6克泡饮。
脾虚久泻:可食用茯苓大枣粥,茯苓粉30克+大枣10枚+粳米60克。
通用止泻:可食用玫瑰花乌梅酱,乌梅酱送服玫瑰花粉3克。
三、外治法快速止痛,穴位按摩
外治法可迅速缓解腹痛:
1.揉腹法
掌根逆时针揉上腹,顺时针揉脐周,共5分钟 ,调和气机,止泻止痛。
2.关键穴位按压
止呕:内关穴(腕横纹上2寸)按揉2分钟;
止泻: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拇指点压至酸胀;
温中:中脘穴(肚脐上4寸)点揉2分钟。
寒症加艾灸神阙穴,热证可刮痧曲池穴。
四、预防食物中毒,牢记“三不五要”
• “五要”原则
1. 食物彻底加热:尤其海鲜、禽蛋;
2. 生熟分开处理:砧板、刀具区分使用;
3. 慎食生冷:凉拌菜洗净烫焯,鲜黄花菜需泡煮去毒;
4. 低温存储:熟食存放低于7℃;
5. 增甘养脾:多吃小米、南瓜、山药护脾胃。
• “三不”禁忌
1. 不采食:野生蘑菇、野果(肉眼难辨毒);
2. 不购买:无证摊贩食品、霉变甘蔗(清明后毒性剧增);
3. 不立即食用:鲜木耳(含光敏毒素,晒干后可分解)。
专家提醒
**120急救中心李雄辉主任温馨提醒:**若出现唇干目陷、四肢冰冷、神志模糊等脱证,或腹泻持续超3天未缓解,务必立即就医,避免阴竭阳脱危候。遵循中医“天人相应”之理,顺应夏季湿热特性,调饮食、护阳气、防外邪,方可使脾胃安和,远离腹痛腹泻之扰。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120急救中心 阳敏敏 李甜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