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欢迎您

2017年5月22日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北海的白塔,天安门的城楼,小时候多么令人向往的地方…… 一场暴雨过后,昨日的尘沙蔽日了然无踪,今日雨后天晴,晚霞满幕,霓裳轻舞,这就是北京。

北京,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中医中药在全国亦有特殊地位。明代起,北京即为我国中医药业的中心,明清两代全国的中医药最高权威机构太医院就设于北京,故而:“欲识真诚药饵,京师地道为先。”老北京人更习惯将卖中药的商店称为“药铺”,卖西药的商店称为“药店”。大多数中药铺都叫“某某堂”字,如京城四大中药铺:同仁堂、鹤年堂、千芝堂、万全堂。巅峰时期的老北京城有着多达160多家药铺,300多年长盛不衰的同仁堂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北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像这样几百年历史的老药铺,北京就有十几家,其专属的特色传统中药,伴随着北京城的历史和发展,传承至今。

此次传承培训学习,简略了开班仪式,白发苍苍、神采奕奕的“国药泰斗”金世元老先生走进教室,开始了第一天的培训课程,老先生躬耕中医药几十年,足迹遍布全国药材产地和药材市场,对中药材有着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金老先生从实践的角度向我们介绍了“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中药炮制的定义以及中药炮制的目的和意义。叹哉!九十多岁高龄的金老先生依旧孜孜不倦地传承育人,令人肃然起敬,其矍铄的精神、其对中药的拳拳之心,实乃广大中医药人的一面旗帜!

午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所主任梁爱华向我们做了“中药毒性及机理”的汇报:利用现代的科技手段和实验设计思路深入全面地探究传统中药的毒性以及机理,中药研究将更趋现代化、科技化、先进化。随后,昆虫学专家甄文全博士演绎了“药用昆虫鉴别”:从昆虫学的角度分析土鳖虫、九香虫、斑鳌、桑螵蛸、冬虫夏草、蝉蜕和僵蚕等常用昆虫类中药的形态特点、鉴别、功效以及炮制方法等,一席语毕,更添我等新知。

随着近几年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医药在我国卫生医疗中所起的作用与日俱增,世界各地对中医药亦逐步认可,除了治病,中药亦可治未病。然假药、劣药严重的扰乱了中药材市场,影响了中药饮片的质量及治疗效果,进而阻碍着中医药的发展。此次培训接下来两日的课程主要围绕中药的鉴别鉴定展开: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中药标本馆馆长张继教授向我们介绍了多种常见中药材的真伪鉴别方法,从形态性状和细节入手,观点新颖、实用性强;刘春生教授利用植物器官知识介绍了果实类中药鉴定方法;郭洪祝博士总结了临床常用中药饮片的质量现状与问题、国家政策与措施,指出目前中药饮片市场混乱,质量问题层出不穷、形势严峻,建议利用现代化的检测手段(如指纹图谱等)来加强中药饮片质量的监控;韩士凯所长讲述了蟾酥、葶苈子、白及、败酱草、苍术、沉香、骨碎补等多种中药材的鉴别方法,重点介绍了利用中药材图谱特点进行真伪鉴别;闫国强教授总结了近年来中药饮片抽检质量不合格的原因并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分析了药企存在的问题、管理方面的漏洞,建议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培养骨干,了解市场,发现问题以及发掘应对手段,全方位的监控中药饮片的质量;肖永庆教授讲述了“中药产业的发展与创新”,首先提出促进中药产业的稳健发展应该从源头“中药材”的繁育种植抓起,保障中药材的质量,中药材种植应尽快区域化、专业化、规范化、规模化,加强对药企资质的监控,对中药材质量差别化管理,满足不同用途需要,其次,加强对中药饮片生产过程监管,生产工艺规范化,并建立特色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对中药饮片生产全线的监督管理,这也是打击假药、劣药,规范市场强有力的手段;杨光教授主要从中药资源经济学的角度,讲述了除人为因素外,环境资源的破坏与变迁对中药质量的影响,中药市场经济下,中药优劣等级的形成以及影响。

培训第四天,车晓平主任向我们介绍了北京市中医医院及其制剂室的发展历史,随后,详细讲述了颇具特色的院内制剂和治疗技术—药捻、药物纱条。甲捻是著名老中医房芝萱先生的独创技法之一,剂型特殊,制备工艺精良,需要一定的操作技能和经验。朱红膏纱条是北京市中医医院传统的特色用药,属于纯中药的外用制剂,是治疗感染性疮面、难愈性皮肤溃疡的良药。随后,王桂英主任护师现场演示了甲捻和朱红膏纱条的制备技法和应用。

最后一日,现场参观了北京人卫饮片厂,其独到之处在于六神曲的特殊制作工艺和特殊辅料。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每年中药饮片销量三个多亿的北京市中医医院是全国唯一不用中药颗粒剂的大型中医医院!

来源: 安徽省中医院徽派炮制实训中心、中药识别科普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