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气未消,立秋已悄然叩门。虽名“立秋”,却非真正入秋,“秋老虎”余威犹存,不容小觑。而天地阳气已悄然转向“收”的状态,燥气渐生——这正是“养收”的时节。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科朱伟主任强调:立秋是夏秋转换的关键节点,此时人体(尤其呼吸系统、脾胃和关节)面临显著挑战,这份立秋养生指南,助您顺应天时,安稳度秋。
立秋时节,身体面临四大挑战
**1. 呼吸道困扰高发:**秋气通于肺,燥邪当令。咽喉干痛、鼻干易出血、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瘙痒等问题开始显现,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也易在此时波动。
**2. 胃肠功能易紊乱:**暑湿未完全消退,贪凉饮冷易伤脾胃,导致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不适。
3. 关节旧疾需警惕:“一场秋雨一场寒”,早晚温差加大,风寒湿邪易侵袭,颈肩腰腿痛等关节问题易复发或加重。
4. 情绪波动:“悲秋”情绪易生,尤其敏感人群可能出现情绪低落、疲乏感。
中医针灸推拿,助您安稳度秋
针对立秋时节的健康挑战,针灸推拿科提供多种特色疗法,助您有效应对:
1. 润燥养肺,守卫呼吸
**推拿穴位:**每日晨起可按揉列缺穴(手腕内侧,腕横纹上1.5寸)、鱼际穴(手掌外侧,第一掌骨中点)、迎香穴(鼻翼两侧),可宣肺润燥、通利鼻窍。
**艾灸/温针灸:**温和灸肺俞穴(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膏肓穴(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能温肺散寒、益气固表。
**拔罐:**背部膀胱经走罐,尤以肺俞区域为主,可助宣发肺气。
2. 健脾和胃,固护后天之本
**推拿/点穴:**常按揉足三里穴(外膝眼下四横指)、中脘穴(肚脐上4寸)、天枢穴(肚脐旁开2寸),能调理脾胃气机。
**艾灸:**温和灸神阙穴(肚脐)、关元穴(肚脐下3寸),温补脾肾阳气,增强运化能力。
3. 通络防痹,护佑关节
**推拿理筋:**针对颈肩、腰背、关节等易劳损部位进行专业推拿,松解肌肉,促进气血运行。
**温针灸/艾灸:**对命门穴(后腰正中线第二腰椎下)、肾俞穴命门旁开1.5寸)及阿是穴(疼痛点)施灸,温经通络,驱散寒湿。
**拔罐/刮痧:**在疼痛部位及周围操作,祛除局部风寒湿邪,缓解疼痛僵硬。
4. 舒畅情志,安神定志
**头面部推拿/穴位按摩:**轻柔按揉太阳穴、百会穴(头顶正中)、印堂穴(两眉间中点)、神门穴手腕内侧,腕横纹尺侧端凹陷处),舒缓紧张,宁心安神。
**耳穴压豆:**刺激耳部“神门”“心”“皮质下”等区域调节神经功能,稳定情绪。
日常调护小贴士
**1. 起居:**早卧早起,收敛神气。早晚及时添衣,尤其护好颈背、肚脐、脚踝等易受寒部位。
2. 饮食:“少辛增酸”。多吃梨、百合、银耳、莲藕、芝麻、蜂蜜等柔润之品,少吃葱姜蒜、辣椒等辛散燥热之物。推荐雪梨银耳羹、百合莲子粥等。
**3. 运动:**选择平缓项目,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微微出汗即可,避免大汗耗气。
**4. 情志:**保持内心宁静,收敛神气,可多登高望远,开阔心胸,疏解“悲秋”情绪。
专家提醒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科朱伟主任提醒,中医养生讲究“辨证论治”,不同体质(如阴虚、阳虚、湿热等)及具体症状差异显著。若您有较明显不适或体质特殊,建议及时咨询专业中医师或针灸推拿科医生,以便制定个性化的调理方案。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针灸推拿科 徐湾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针灸推拿科 徐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