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体重管理门诊,孙贵香教授经常碰到这样的患者——明明吃得很清淡,运动也没少做,为什么大肚腩还是下不去?

事实上,许多人的问题可能藏在吃饭顺序里——先扒两口饭、再夹两块肉,狼吞虎咽,吃的津津有味……看似寻常的习惯,却可能导致血糖飙升、脂肪悄悄堆积。

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一、中医视角:饮食养生的中医智慧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肥胖与脾胃运化失常、痰湿内蕴密切相关。而调整进食顺序,正是增强脾胃运化功能、帮助身体更好地消化食物,减少“垃圾”堆积的有效方法。

现代研究证实,调整进食顺序能延缓葡萄糖吸收、增强饱腹感,对控制体重、稳定血糖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二、科学解码:最佳吃饭顺序“四步走”

顺序一:饭前喝汤醒脾胃

在正式进食前,为消化系统做好温和的铺垫至关重要。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提出:“胃喜润恶燥”,饭前喝一碗清淡的汤(如冬瓜汤、紫菜蛋花汤)。

不仅能润滑消化道,还能提前给大脑发送饱腹信号,避免后续暴饮暴食。但减肥时,要避开浓汤、高脂老火汤,比如花胶老鸡汤、奶油蘑菇汤、罗宋汤等,防止热量超标。

顺序二:多样蔬菜补纤维

当消化道被唤醒后,接下来要为身体注入优质的“纤维屏障”。此时进食绿叶蔬菜、菌菇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它们体积大、热量低,能快速填充胃部空间,减缓糖分的吸收速度。

从中医角度看,蔬菜具有疏通的特性,有助于化解油腻,减少痰湿生成,尤其适合体脂偏高的人群。此外,中医理论有五色入五脏之说,每餐搭配不同颜色的蔬菜更佳:青色蔬菜入肝,如青菜、菠菜,能疏肝理气、帮助身体排毒;红色蔬菜入心,如红枣、番茄,能补血养心、促进气血循环;黄色蔬菜入脾,如南瓜、玉米,可健脾和胃、增强消化吸收;白色蔬菜入肺,如百合、莲藕,可润肺生津、缓解呼吸道干燥;黑色蔬菜入肾,如黑豆、木耳,可补肾益精、强化骨骼与生殖系统。

顺序三:优质蛋白保营养

当胃部已有一定饱足感时,再适量摄入鱼、鸡胸肉、豆腐等优质蛋白,既能保证营养吸收,又能避免摄入过量。中医提倡“蒸煮炖”的烹饪方式,能够在保留食材本性的同时,符合“少油少盐少糖”的养生原则。

顺序四:最后主食充碳水

当前三步完成营养与饱足的双重构建后,此时再吃主食,身体对碳水的需求已自然降低,可有效控制精制米面的摄入量。在我们日常减脂时,建议选择藜麦面、荞麦面、糙米、燕麦等粗粮作为主食,在机体消化的过程中,这些粗粮释放糖分的速度较为缓慢,更有助于血糖稳定。

小结:小改变,大健康

养生不在远方,就在一粥一饭的温柔对待里。脾胃是健康的土壤,我们一起用三餐耕耘,改变吃饭顺序,静待气血充盈、悄悄变瘦的美好蜕变

中医养生强调“食饮有节”,换个吃饭顺序就能让脾胃运转更高效。同时,要注意控制每餐食量,避免过量进食加重脾胃负担,保持七分饱为佳。坚持一段时间,你会发现:体重降了,血糖稳了,餐后不困了,连皮肤都透亮了!试试看,今天晚餐就从先喝一碗清汤开始吧!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治未病与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 高钰萱 尹慧 刘思洁 谢林村 陈军 孙贵香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

来源: 香澜医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