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的种类极其多样,全球已描述的品种超过3500种,它们都属于昆虫纲双翅目下的蚊科。根据它们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尤其是繁殖地偏好)和生物学习性被分类到不同的属中。以下是一些最重要和最常见的蚊子属及其代表种类:
按蚊属:
特征:停息时身体与表面成一定角度(头低尾高)。雌蚊触须与喙几乎等长。幼虫在水中时身体与水面平行。
代表种类:中华按蚊、微小按蚊、巴拉巴按蚊、冈比亚按蚊等。
重要性:最重要的疟疾传播媒介。同时也是某些丝虫病(如马来丝虫)的传播媒介。主要在清水、尤其是流速缓慢、有植被遮蔽的水体中繁殖,如水田、溪流边缘、池塘等。
库蚊属:
特征:停息时身体与表面平行(或腹部略下垂)。雌蚊触须很短(通常不足喙长的1/3)。幼虫在水面下以一定角度悬挂。
代表种类:致倦库蚊、淡色库蚊(中国最常见的两种室内骚扰蚊种)、尖音库蚊、三带喙库蚊(南方常见)等。
重要性:最重要的淋巴丝虫病传播媒介(如班氏丝虫)。同时传播多种病毒性脑炎(如西尼罗河病毒、圣路易斯脑炎病毒、日本乙型脑炎病毒由三带喙库蚊主要传播)和禽疟。喜欢在各种富含有机质(污水)的积水中繁殖,如污水坑、化粪池、下水道、轮胎积水、雨水桶等。
伊蚊属:
特征:通体常有明显的黑白花纹(特别是腿部),故俗称“花脚蚊”。停息时身体与表面平行或腹部略下垂。雌蚊触须很短(类库蚊)。幼虫在水面下以一定角度悬挂。多数种类白天叮咬活动频繁。
代表种类:
埃及伊蚊:典型的城市蚊子,体背有特殊的“琵琶形”银白斑纹。是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和黄热病的最主要传播媒介。主要在小而干净的容器积水中繁殖(如花瓶、瓶罐、轮胎、水池、废弃容器等)。
白纹伊蚊:体背有一条明显的银白色纵条(中央白线),腿部黑白相间显著。生态习性和传播疾病能力与埃及伊蚊相似(也是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的重要媒介),地理分布更广(包括温带地区),常在野外植物容器(树洞、竹筒)、人工容器等洁净积水中繁殖。入侵能力极强(“亚洲虎蚊”)。
重要性:最重要的虫媒病毒病传播者(登革热、寨卡、基孔肯雅热、黄热病等)。传播某些丝虫病(如犬恶丝虫)。偏好小型、洁净的临时性积水(容器积水)。
其他重要属/种:
曼蚊属:如常型曼蚊。幼虫利用尾部特化的呼吸管刺入水生植物根部组织呼吸。成虫常在白天室外叮咬。有些种类传播丝虫病(如班氏丝虫)和病毒性脑炎。
巨蚊属:体型巨大(是最大的蚊子种类之一)。幼虫肉食性,捕食其他蚊子幼虫。成虫不吸血,以植物汁液为食,不传播疾病且有益(生物防治潜力)。
钩蚊属 / 蓝带蚊属:主要在树洞积水中繁殖的蚊子。
阿蚊属:如骚扰阿蚊。体色鲜艳(腹部常带蓝色金属光泽),在污染严重的水体(如粪坑、积肥坑)繁殖。是某些地区重要的骚扰蚊种。
脉毛蚊属:如新白雪蚊、北极蚊子。耐寒能力极强,在寒冷的地区(如北极苔原)生活,是主要的骚扰蚊种。
总结要点:
按蚊:传播疟疾,清水繁殖,停息角度倾斜。
库蚊:传播丝虫病、病毒性脑炎(如日本乙脑),污水/富营养水繁殖,停息时身体平行。
伊蚊 (埃及、白纹):传播登革热、寨卡、基孔肯雅热等虫媒病毒病,小型洁净容器水繁殖,常有黑白花纹,多在白天叮咬。
种类繁多:全球超过3500种,分布极其广泛,从热带到寒带。
识别关键:属的区分是理解传播疾病和防控策略的基础。
区域性差异:不同地区的主导蚊种和传播疾病的主要媒介可能不同。例如在中国,按蚊、库蚊(致倦库蚊、淡色库蚊)和伊蚊(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在南方局部)都是非常重要的类群。
来源: 桂花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