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夏季腹泻是一种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消化道疾病,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伴恶心、呕吐,或发热。中医认为,其多与暑湿困脾、饮食不节、脾胃虚弱有关。夏季湿热当令,小儿脾常不足,易被湿邪所困,加上贪凉饮冷或不洁饮食,就容易导致腹泻。“治未病”,重在健脾祛湿、调和饮食、顾护阳气。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儿科莫明华主任医师提醒,预防儿童腹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调和饮食,顾护脾胃(最关键)
**1.饮食卫生:**这是根本。确保食物新鲜、清洁,餐具消毒,勤洗手,避免病从口入。
**2.避免生冷寒凉:**这是夏季大忌。
**3.少吃或不吃:**冰饮料、冰淇淋、直接从冰箱拿出的水果(可放至常温)、生鱼片、生冷海鲜等。这些食物易损伤脾阳,导致寒湿内生。
**4.慎吃寒性水果:**如西瓜、香瓜、梨等,不宜过量,尤其避免冰后食用。可在常温下适量食用。
**5.避免肥甘厚腻:**油炸、烧烤、过甜、过油腻的食物不易消化,增加脾胃负担,易生湿热。
**6.饮食清淡易消化:**多选择性质平和、健脾祛湿的食物
主食:大米粥、小米粥(健脾养胃)、薏米粥(利湿)、山药粥(健脾益肾)、白扁豆粥(健脾化湿)。
蔬菜:冬瓜(利湿)、丝瓜(清热)、南瓜(健脾)、胡萝卜(健脾)。
豆类:白扁豆(健脾化湿消暑)、赤小豆(利湿)。
肉类:适量瘦肉、鱼肉(清蒸、炖煮)。
汤水:冬瓜薏米排骨汤、丝瓜豆腐汤等清淡汤品。
**7.规律进食,七分饱:**避免过饥过饱,尤其晚餐不宜过饱,让脾胃有休息的时间。鼓励孩子细嚼慢咽。
**8.喝温开水:**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解渴又不伤脾阳。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
健脾祛湿,增强运化
1.食疗方:
健脾祛湿粥:薏苡仁15g,白扁豆15g(提前浸泡),山药15g,粳米50g,煮粥。每周吃2~3次。
三豆饮:绿豆、赤小豆、黑豆(或黄豆)各15~20g,煮水代茶饮(可加少量冰糖)。清热解暑利湿。适合湿热较重的天气,不宜冰镇。
山药莲子羹:山药、莲子肉(去心)各适量,煮烂成羹。健脾固肠。
2.小儿推拿保健(健脾):
补脾经、揉板门、运内八卦:健运脾胃。
摩腹:顺时针(助消化通便)逆时针(止泻)需辨证!保健可顺逆各半。
揉足三里、捏脊:增强体质。
起居调摄,防暑避湿
**1.避免腹部受凉:**睡觉时即使天热也要盖好肚子(可用薄毯或穿肚兜),避免空调或风扇直吹腹部。
**2.空调使用适度:**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建议26-28℃),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注意通风。从户外炎热环境进入空调房前,先擦干汗,稍作适应。
**3.保持环境干燥通风:**潮湿环境易滋生细菌、霉菌,也助长湿邪。勤晒被褥,开窗通风。
**4.适度活动:**适当户外活动,增强体质,但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暴晒或在高温潮湿环境中剧烈运动,防止中暑耗气。
**5.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恢复正气,增强抵抗力。
专家提醒
儿科莫明华主任医师提醒,当小孩出现上吐下泻,甚至有脱水症状时,如出现口干、眼窝下陷、皮肤弹性差、口渴、肢体发凉、发热等,应立即平卧,尽量抬高双下肢,并迅速前往医院接受治疗。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儿科 莫明华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莫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