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上升,蚊虫进入了高发季节。大家都熟知,蚊子会传播登革热病毒。然而蚊子还会传播另外一种疾病——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什么疾病呢?

一、临床表现

感染后通常潜伏3-7天,患者会出现突发高热、剧烈关节痛、皮疹等症状。皮疹常见于面部或四肢伸展侧。关节痛常表现为游走性疼痛,侵犯小关节(如指关节)多见,关节痛常伴随发热症状出现,部分人关节疼痛可持续数月。

二、传播媒介和途径

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叮咬传播。白纹伊蚊、埃及伊蚊,主要孳生在较为洁净的容器积水里,一般在白天叮咬人,活动高峰在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

三、传染源

患者、隐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四、预防措施

防蚊是关键:使用蚊帐、驱蚊剂,穿长袖衣物。

清除积水:翻倒花盆托盘、疏通排水沟,消灭蚊虫繁殖地。

早发现早治疗:若出现持续发热和关节痛,及时就医并告知旅行史。

目前尚无特效药和疫苗,预防蚊虫叮咬是唯一有效手段。尤其在蚊虫活跃的夏秋季,保护自己,从防蚊开始!

参考来源:《基孔肯雅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2版)》

来源: 医路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