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里不少人外出旅行。旅游虽令人快乐,可待假期结束,兴奋劲儿一消退,旅途奔波的疲惫便涌了上来。再加上假期过后是长达数日的连绵阴雨,不见阳光的天气搞得人更提不起精神来,浑身酸痛,动都懒得动。
除了外出旅行导致的“电量不足”,雨天带来的“湿邪困脾”也是疲乏的原因之一。想要解乏提神,同时又缓解肌肉的酸痛无力,不妨煮一碗芡实猪骨汤,一家老小都能吃。
美味“鸡头” 芡实又叫“鸡头米”,被誉为“水中八仙”之一:每年夏季,种着芡实的池塘里会冒出一个个像鸡头一样的“花苞”,剥开后是珠子似的果实,颜色像大米一样洁白,却有比米饭更为粘牙软糯的口感,因此得名“鸡头米”。
在中医看来,芡实味道甘中带涩,具有补脾止泻、固肾除湿的作用,尤其适合脾气或肾气不足的人食用。芡实饱满肥厚,是一种不太容易“煮透”的食材,因此烹调前要适当浸泡;也可以选择慢炖或是熬汤的做法,更能充分释放它的美味。
除湿解乏中医认为“脾主湿”,指脾胃乃是水湿的“处理中枢”;当外界的雨湿过盛,超过了脾胃的负荷“上限”,过多的“湿”堆积在肌肉里,便会让人感到乏力。尤其是在游玩劳累后,本就酸痛的肌肉更是“困上加困”,沉重到抬脚都没力气。
而芡实既能补脾肾,又能除水湿,对于疲乏造成的腰酸背痛最为适宜。它那粘牙的口感是“收涩”功效的体现,能帮助人体收敛“精华”:就像把漏气轮胎上的破口都补好,那么再稍微“打一打气”,体内的精气很快便能充盈起来,脾胃也就有了足够的能量去消除水湿,让人摆脱假期后的困乏。
眼看雨季还长,芡实必有用武之地,不妨在厨房里备上一筒,让它助你除湿“解乏”。
来源: 广东省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