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攀升、湿度加大,黑白花纹的“隐形杀手”——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进入疯狂繁殖期。

在我国,白纹伊蚊是登革热主要传播媒介之一。据数据统计,我国多地登革热进入高发期。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急诊科负责人龙华君主任医师提醒:登革热虽无特效药,但是科学防治可有效阻断传播链。这份中西医结合防治指南,助您安全度过蚊虫季。

认识登革热:比感冒凶险的“断骨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白纹伊蚊叮咬传播。其症状初期似感冒,但进展更快、更凶险(因其剧烈骨痛,民间称“断骨热”):

**1.突发高热:**感染者体温迅速飙升至39℃及以上,可持续3~7天,常伴随有严重乏力;

**2.全身剧痛:**头痛欲裂、眼球后胀痛明显,肌肉关节痛剧烈(患者常描述“如遭重击”)

**3.皮肤表现:**可出现面部、颈部潮红,发病3~6天后可以出现针尖样出血疹或大片红斑;

**4.出血倾向:**部分患者出现牙龈出血、鼻衄,甚至休克(登革休克综合征),危及生命。

构筑防治防线:截断蚊子“生命链”

目前登革热尚无疫苗,防蚊灭蚊是当前最有效手段!需从环境治理、个人防护等方面构筑防治防线。

1.环境治理:端掉蚊子“育儿所”

白纹伊蚊偏爱小型积水,一勺水就能孵化上百只幼虫。室内防治是重点:

水生植物每5~7天换水并刷洗容器内壁;

清空空调托盘、饮水机底盘等可能积水的隐蔽地方;

废旧瓶罐、花盆托盘及时倒扣。

2.个人防护:物理+化学双重屏障

白纹伊蚊活跃高峰为上午7-9点、下午4-6点,此时需特别防护:外出时穿浅色长袖衣裤(深色更招蚊),喷涂含避蚊胺(DEET)的驱蚊剂;居家时安装纱窗纱门,卧室可使用蚊帐,按需开启电蚊香。

中西医结合应对方案

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尤其在高发区/流行季),务必立即就医!早诊断、早干预是防止重症的关键。

1.西医支持治疗

补液治疗: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退热镇痛:对乙酰氨基酚为首选,禁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抗凝作用的退热药。

2.中医辨证调理

中医认为登革热属“暑湿疫毒”,可用中药汤剂内服辨证施治:如高热口渴用“清瘟败毒饮”、湿热蕴结用“甘露消毒丹”。此外,还可用外治法辅助治疗:金银花、野菊花煎汤后擦浴退热;皮疹瘙痒者可用三黄洗剂(黄连、黄柏、黄芩)外敷。

特别提醒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急诊科龙华君主任再次提醒,登革热绝非普通感冒! 其重症可导致休克、出血,甚至死亡。二次感染者风险尤甚! 科学防蚊,警惕症状,及时就医,是抵御登革热、守护生命健康的关键防线!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急诊科 吴永胜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急诊科 吴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