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视手术,做吧怕“踩雷”,不做又“抓瞎”,咋整?》一文中,我们了解到:并非所有人均适合近视手术;角膜并非简单的中间陡峭、周围平坦的非球面结构,其表面实则高低不平、不规则;同时文章还简要梳理了角膜手术的发展历程。基于此,本文将进一步介绍如何开展定制角膜轮廓的治疗。

这种根据全眼3D模型,定制角膜轮廓的矫正是如何实现的呢?我们从术前-术中-术后不同阶段来看一下。


01,术前准备工作


首先,要先采集眼球所有重要光学系统的数据,生成全眼3D眼模型【1,2】。只有充分掌握了眼球的详细信息,才能更加精准的、个性化的描绘出不同人的眼睛,然后才能依据此进一步进行后续的操作,因此术前采集所有光学系统数据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对目前已知的所有信息进行综合。我们的眼睛能够看清楚一个物体,需要整个眼球的配合。

比如从简单的光线前行路径上,就至少包括波前像差、角膜中央厚度、前房深度、晶体状前表面位置、眼轴长度等,这些部位任何一部分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视觉受损。波前像差出现问题会导致光线无法精确聚焦,结果就是夜间视力下降、眩光等问题;眼轴长度出问题更是导致近视的直接原因,同样也包括我们前面介绍的角膜表面差异会引发的散光问题。

而每个人的近视直接因素因人而异,上述任何一个因素都会引发近视。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构建一个真实的眼球3D模型。


02,如何构建一个真实的眼球3D模型?


如何构建一个真实的眼球3D模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用三步走的办法。

**第一步:全眼光学系统数据。**采取经典的策略对眼前节图像的数据进行测量,包括角膜、瞳孔、前房和晶状体,眼轴尺寸和眼睛的光学像差。如眼轴长度(角膜顶点到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内界膜的直线距离,Axial Length,AXL)、中央角膜厚度(角膜中央最薄区域的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和前房深度(角膜后表面到晶状体前表面的垂直距离,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

**第二步,通过光迹追踪技术构建真实的眼3D模型。**在第一步基础之上,根据不同人的情况构建真实的眼3D模型。

这一步操作就需要更加前沿的技术了,需要通过虚拟摄入2000道光线,这样根据光线的信息来测绘出严谨的具体情况,然后再次基础之上,通过迭代算法来构建出一个真实的眼3D模型【1,2】。

有了这个眼3D模型,那么,基于全新算法就可以得出一个更佳的角膜激光切削轮廓【3】。

由于这是基于个性化的眼构建的3D模型,因此能反映出个人的眼睛情况和需要修正切割的部位【8,9】。接下来,将这些数据导入准分子激光设备,就可以进行进一步操作了。数据和算法不仅可以是针对当前的状况,还考虑到了角膜和上皮重塑以及生物力学效应补偿,因此能够好的获得预后效果【1,2】。


03,术中


有了术前准备,自然可以开展手术操作了。借助飞秒激光可以像超精密的外科手术刀一样个性化的制作角膜瓣,而准分子激光能够实现0.01D的屈光度数精细切削,塑造角膜形态,不仅改善屈光度数,还能提高术后暗视下视觉质量【4,5】。

不过估计不少人担心一个问题,那就是眼动问题,其实目前的技术已经可以很好的应对了。像智能眼球追踪技术能够精准的捕获眼球的微动态,延时仅2毫秒,也就是0.002秒,可以实现实时预判并调整来多维追踪眼球动态。不仅如此,在手术过程中还会依据术前采集的Kappa角数据来在术中进行个性化补偿,解除大家对于术中眼动担忧【6,7】。


04,术后


经过光线追踪引导下的全新屈光手术,术后视力可以很好的得到恢复,根据临床数据,术后12个月达到1.0视觉的是100%,更有93%的患者获得了1.2或更好的视力,相对而言,过去屈光手术32%能够获得1.2视力。这也是技术进步后的结果,让人高清的多看一行【4,5】。

可以说,目前激光手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且随着更新的技术如光线追踪引导、大数据和算法等最新科技的加入,使得激光手术的效果越来越好,而风险也逐步降低【6,7】,因此对于很多人来说无疑是更加具有吸引力的。


最后,必须指出,是否进行近视激光手术需要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考量,一直争议的佩戴眼睛还是做矫正手术就是这种考量的反映,本质上是一种权衡,即便是倾向于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也得综合个人实际状况再听医生的专业建议,才能确定更适合自己的手术方案!

1. Donitzky, Christof, and M. D. Theo Seiler. "Optical ray tracing for the calculation of optimized corneal ablation profiles in refractive treatment planning." Journal of Refractive Surgery 24, no. 4 (2008): S446.

2. InnovEyes™ Sightmap Diagnostic Device User Manual 1089

3. Schumacher S, Seiler T, Cummings A, Maus M, Mrochen M. Optical ray tracing-guide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for moderate to high myopic astigmatism. J Cat Ref Surg. 2011;38(1):28-34. doi: 101016/j.jcrs.2011.06.032

4. Cummings,AB,The Wavel igt EX500Ecimer laser-Anoveriewof the Wavelight Reractive Suite'supdated excimer laser and its feture.in CRSTEUROPE 2010.p.6-7

5. PadmanabhanP etal,Performance ofNew Femto and Excimer laser TechnologiesPerformance ofNew Femto and Ecimer laser Tehnologes.CRSTEUROPE,2011:p.15-9

6. Wavelight FS200 Procedure Manual

7. WaveLight EX500 Product Information

8. Simon D et al. Ray Tracing: the Future of Refractive Surgery. Cataract & Refractive Surgery Today Europe. August 2011

9. Mrochen M, Bueler M, Donitzky C, Seiler T. Optical ray tracing for the calculation of optimized corneal ablation profiles in refractivetreatment planning. J Refract Surg. 2008;24:S446-S451.

来源: 李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