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甘甜多汁的荔枝成为不少人的心头好。然而,在享受这份甜蜜时,可能引发一种被称为“荔枝病”的急性病症,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如何科学地预防应对呢?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急诊科龙华君主任医师为您来支招。

什么是“荔枝病”?

荔枝病是一种因短时间内大量进食荔枝(尤其未成熟荔枝)导致以低血糖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病症,中医认为核心病机为过量食用损伤脾胃,导致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不足。古籍《本草纲目》早有记载:“荔枝甘温,多食生火,损脾伤胃”,与现代医学的“荔枝病”病理机制不谋而合。

明明荔枝那么甜,为什么还会引起低血糖呢?

荔枝中含有大量的果糖,当人们大量食用荔枝后,果糖迅速进入血液,但它不能直接被人体利用,需要在肝脏中转化为葡萄糖。短时间内大量摄入荔枝,会使肝脏“忙碌不堪”,转化速度跟不上,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不仅不会升高,反而会因胰岛素分泌增加而降低,从而引发低血糖症状。

从中医来说,荔枝性温味甘,过量食用易生“湿热”,困阻脾胃运化功能。“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失健运则气血生成不足,出现头晕、乏力等“气虚”表现。未成熟荔枝含生物碱,更易损伤脾胃阳气,加重运化失常。

“荔枝病”有哪些症状?

“荔枝病”的典型症状多在食用荔枝后数小时内出现。初期,患者可能会感到头晕、心慌、出汗、乏力、面色苍白等,这是低血糖的常见表现。

若不及时处理,症状会进一步加重,出现嗜睡、抽搐、昏迷,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此外,由于大量食用荔枝还可能影响正常进食,减少其他营养物质的摄入,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道症状。

如何避免“荔枝病”的发生呢?

1.要控制荔枝的食用量,成人每天食用荔枝不宜超过10颗,儿童更应酌减,婴幼儿最好避免。

2.尽量不要空腹吃荔枝,在餐后半小时至1小时再吃荔枝。餐后血糖相对稳定,可缓冲果糖影响。中医认为,上午9-11点(脾经当令)脾胃功能较旺,此时食用更利于运化。

3.选择成熟荔枝,避免未成熟果,未成熟果风险更高。

4.食用时可搭配生姜3-5片,以辛温散寒,制约荔枝湿热之性。或佐食陈皮10g煮水当茶服,可理气健脾,助脾胃运化。忌与西瓜、绿豆等寒凉食物同服,避免加重脾湿。

5.为防患于未然,脾胃虚弱者每天按揉足三里(膝盖下3寸)3分钟具有健脾和胃,增强消化功能。虚寒体质可每周2次艾灸中脘穴(肚脐上4寸),可温补中焦,改善脾胃虚寒体质。

遭遇“荔枝病”如何紧急处理?

1.轻症(仅有头晕、乏力、出冷汗等):

立即补充快速升糖食物:口服葡萄糖水、白糖水、蜂蜜水、糖果、饼干等。可饮用温热的红糖姜茶,温中散寒,调和气血。症状缓解后仍需注意休息,保证后续正常进食。

2.重症(出现嗜睡、抽搐、意识不清、昏迷):

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将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急救人员到来前,可尝试点按人中穴(鼻唇沟上1/3与下2/3交点)、内关穴(腕横纹上2寸,两筋之间)以开窍醒神,通调气血。专业中医师可在严格消毒条件下,于耳尖穴点刺放血数滴以清窍醒神。

专家提醒

急诊科龙华君主任医师提醒:“荔枝病”的本质是“过食伤脾”及由此引发的严重低血糖。预防的核心在于“适量食用”和“顾护脾胃”。一旦出现严重症状,必须争分夺秒送医急救,切勿仅依赖家庭处理。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以中西医结合智慧守护脾胃健康,愿大家在享受荔枝美味的同时,平安度过清爽夏日!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急诊科 马鸿钧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马鸿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