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的高温天气时间逐渐提前,累计日数也在增加。中暑症状较为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死亡,夏季如何有效预防中署?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一.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或者烈日暴晒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或者汗腺功能障碍,导致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所致的一种疾病【1】。
二. 中暑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1.环境因素:在高温环境下,空气中湿度偏大,通风严重不足,从事重体力劳动的。
2.诱发因素:有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年老体弱多病患者,孕产妇,睡眠不佳,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大 ,以及过度疲劳等。
三.中暑有那些症状呢?
(一)先兆中暑
长时间停留在高温条件下,出现了头疼,口渴,大量出汗,全身无力,此时体温正常或者体温稍微升高(37.5℃),这时快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适当休息,补充盐分,短暂的休息后可以恢复。
(二)轻度中暑
除了上面的先兆中署之外,还出现了颜面潮红,体温迅速升高38℃以上,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循环衰竭的临床表现。此时能够有效快速的救治,可以在数小时内恢复。
(三)重度中暑
1.热衰竭
为最常见的类型,常发生于年纪较大的患者,产妇及未能适应高温环境者。主要表现出冷汗,皮肤苍白,血压下降,呼吸急促,晕厥甚至意识改变的情况,此时体温接近正常或者略高。
2.热痉挛
四肢感到无力,阵发性肌肉痉挛和疼痛,常呈对称性,体温多正常。
3.日射病
长时间暴晒或者长时间辐射头部,出现剧烈的头疼头晕,烦躁,恶心呕吐,严重时可出现昏迷的表现。
4.热射病
早期表现为体温迅速升高,可达到40℃以上,出现了头痛,多汗,全身乏力,皮肤干燥、颜面潮红,意识渐渐改变,甚至出现昏迷,严重者出现脑水肿,休克等严重症状【2】。
四.中暑了怎么办?
1.迅速将患者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是中暑快速救治的主要措施之一。阴凉通风处可以快速降低患者体温,减少体热的积聚。在护送患者时,应尽量避免剧烈的运动,以免加重患者负担。
2.解开衣物:松解患者的衣物在急救中暑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体温的散发,加快降低体温的速度,如果衣物较多或者较重,可以先从上衣开始松解,再次松开其他的地方,同时保护患者隐私。
3.降体温:是在中暑急救中的一个重要环接,使用冷湿毛巾或喷洒清水帮助患者通过蒸发冷却的原理使患者快速降低体温,特别在颈部、腋下、腹股沟等血管较丰富的部位,降温效果比较好,同时也要注意水温和湿度,避免患者不适或过度寒冷。其次,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变化及舒适度的改变。
五.如何预防中暑?
1.避免在炎热中午时间段外出,特别在10点至16点之间,气温最高,紫外线辐射也是最强的,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下容易导致中暑和晒伤。如果需要外出活动,建议选择清晨或者傍晚时段,同时,带好遮阳伞,太阳镜和宽边帽子能够有效遮挡紫外线,保护皮肤。
2.监测体温:高温环境下或进行剧烈的运动后,体温的升高可能是中暑的先兆,因此发现体温异常应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中暑进一步加重,如果体温超出正常范围(通常37℃),应采取有效降温的措施,寻找阴凉地方休息,补充水分等。
3.避免剧烈的运动:进行体能锻炼会加重身体代谢产热,会导致严重失水和电解质紊乱因此户外活动应该选择清晨或者傍晚进行,同时也要做好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1】宋青;毛汗丁;刘树元;中暑的定义与分级诊断【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9(03)
【2】项楚涵;马骏;徐凡;宋青;热射病的防治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2024,V44(06).
张丽丽;谭明明;张丽红;-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
马冠生-生命与灾害-2016
蔡迎怡-健康博览-2014
作者:梁婷、石德婷、刘晓伟、胡艳丽
图片:千库网
第一作者简介
梁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主管护师。2013年参加工作,深耕重症监护室领域十余年。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战经验。在科室日常工作中,积极承担临床带教重任,针对新职工、实习生、规培生等不同群体,因材施教制定教学计划,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医护人才。
来源: 科普健康教育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