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是一年中白昼最长、阳气最盛的日子。此时万物生长繁茂至极点,却也悄然迎来“阳极阴生”的转折点。中医经典《素问》有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科朱伟主任提醒:夏至时节,正是我们调养身心、为全年健康打下基础的关键时刻。
夏至时节,身心面临双重考验
**1.酷暑当道:**高温高湿环境易导致人体大量出汗,津液耗伤,引发疲惫、心烦、食欲不振,甚至增加中暑风险。
**2.湿邪困脾:**雨水增多,环境潮湿,湿气易侵犯人体,尤其易困阻脾胃,导致腹胀、消化不良、身体沉重。
**3.心火易旺:**夏气通于心,炎热天气易扰动心神,出现烦躁易怒、失眠多梦、口干舌燥等“心火旺”表现。
**4.贪凉伤阳:**过度依赖空调冷饮,易使寒邪内侵,损伤脾胃阳气,引发腹痛、腹泻等不适。
科学养生,安然入夏
1.饮食调养:清热祛湿,保护脾胃
**多吃“苦”与“酸”:**苦味食物如苦瓜、莲子心、莴笋,能清心火、解暑热;酸味食物如乌梅、山楂、柠檬,能生津止渴、收敛汗液、开胃消食。一碗自制的酸梅汤,是夏至消暑佳品。
**常食“淡渗利湿”之品:**绿豆、冬瓜、薏米、赤小豆、黄瓜等食物,能有效帮助身体排出多余湿气,缓解沉重感。一碗清爽的绿豆汤或冬瓜薏米汤,祛湿又解渴。
**呵护脾胃,温食为佳:**即使天热,也要避免过度贪凉。少食冰镇饮料、冰激凌等寒凉之物,保护脾胃阳气。西瓜虽解暑,亦不宜过量,冰镇后更应节制。晨起一杯温开水,唤醒脾胃。
**补充水分与电解质:**出汗多时,及时补充水分,可适量饮用淡盐水或含钾、镁的电解质饮料(如稀释的运动饮料),防止电解质紊乱。随身携带水杯,随时小口慢饮。
2.起居有常:晚睡早起,重视午憩
**顺应昼长夜短:**可稍晚睡(但尽量不晚于23点)、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气旺盛的特点。
**午睡养心关键:**中午11点至13点是心经当令,小憩15~30分钟非常有助于养心安神、消除疲劳、补充精力,即使闭目养神片刻也有益。避免在风口或空调直吹下入睡。
**空调使用有度:**室内空调温度建议设置在26-28℃,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注意通风换气,避免长时间密闭。尤其注意保护腹部、颈肩、膝盖等部位免受冷风直吹。
3.适度运动:温和舒缓,择时而行
**选择平缓运动:**推荐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瑜伽、游泳等较为舒缓的运动,既能活动筋骨,又不过度耗气伤津。避免烈日下剧烈运动,防止大汗淋漓导致气随津脱。
**把握最佳时段:**运动时间宜选择在相对凉爽的清晨或傍晚。运动后切忌立刻大量饮用冰水或冲冷水澡,应稍事休息,待汗止后再用温水清洁,并及时补充常温水分。
**倾听身体信号:**如感到明显心慌、气短、头晕,应立即停止运动,到阴凉处休息。
4.情志调摄:静心宁神,戒躁戒怒
**“心静自然凉”:**夏属火,与心相应。保持心态平和、情绪稳定至关重要。遇事尽量冷静处理,避免大悲大喜、烦躁动怒。
**培养怡情爱好:**可通过听舒缓音乐、练习书法、静坐冥想、与亲友轻松交谈等方式,转移注意力,疏解烦闷,养护心神。
夏至养生要点速记
**1.养心为要:**午睡安神,静心戒怒。
**2.祛湿健脾:**饮食清淡,多吃利湿之品(绿豆、薏米、冬瓜),少食生冷肥甘。
**3.顾护阳气:**避免过度贪凉(空调、冷饮),尤其保护脾胃。
**4.防暑降温:**及时补水(温/常温水为主),穿透气浅色衣物,利用遮阳帽、伞等物理防晒,避开烈日当空时段(10-16点)长时间户外活动。
**5.适度运动:**选择温和方式,在凉爽时段进行。
专家提醒
针灸推拿科朱伟主任提醒,夏至是天地能量转换的枢纽,顺应此时节特点调养身心,不仅能助你舒适度过炎炎夏日,更能为秋冬健康积蓄能量。愿这份养生指南伴你安然度夏,心静身安!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针灸推拿科 王子怡 罗玲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王子怡 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