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夏至伴着蝉鸣悄然登场,白昼时间在此日达到最长,阳气充盛,世间万物繁茂生长。
夏至的高温同样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不小的挑战,不少人一到夏至就像变了个人:原本精神饱满,体重可控,但是夏天一到,白天总犯困,吃饭没胃口,体重却蹭蹭往上升,情绪也焦躁不安。
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体重管理门诊,孙贵香教授最近接诊了不少这样的患者。
孙贵香教授一边把脉一边对患者小琴说:“高温天里出汗多,心火亢盛则焦躁不安,再加上贪凉喝冰饮、吹冷空调,暑湿也趁机困住脾胃,导致代谢减慢体重上升”,孙贵香教授在病历本上写下“健脾祛湿,清心安神”,握着小琴的手安慰道:“别焦虑,中医养生有办法,助你健康度夏,越热越美丽!
一、阴阳交替夏至到,健脾养心最关键
“夏至一阴生”,夏至是自然界阴阳交替变化的关键节点,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阳气达到鼎盛,天地阳气旺盛到极致,然后就开始慢慢衰退,阳气升极而降,阴气渐升,是呵护阳气、冬病夏治的好时节。
人体也应顺应夏至阴阳盛衰变化,此时体内气血运行旺盛,“心应夏”,心属火,恰好与四季中的炎炎夏日相呼应,所以在夏季人容易烦躁、容易上火,恰恰是心火在高温推动下上炎的反应;而为了应对天热,人们往往容易贪凉,经常喝冷饮,吃生冷食物,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脾胃功能相对较弱,脾胃运化失司,吃进去的食物容易消化不良,因此夏至养生需兼顾“养心”与“健脾”的平衡。
二、动缓汗微避寒凉,呵护阳气守健康
夏至时节运动与起居需遵循**“动静结合,养护阳气”**的原则。运动方面,“汗为心之液”,应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伤心阳,推荐在清晨有太阳时或傍晚,选择八段锦、太极拳、散步、瑜伽等舒缓项目,以微微出汗为宜。
起居上,需警惕“寒从凉中来”。长时间待在空调房中,易使阳气受损、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引发免疫力下降、关节疼痛、鼻炎、肥胖等问题。建议合理调节空调温度,避免冷风直吹,让身体在夏日也能保持阳气充盈。
三、清补膳食消暑热,祛湿健脾养心神
夏至饮食的关键在于健脾祛湿,清心安神,同时还要避免过食生冷而损伤阳气。
那么当季蔬果绝对是最佳选择,如苦瓜、丝瓜这类清热降火的蔬菜,以及西瓜这种既能解暑又能补充维生素的水果。此外,山药、薏米、红豆等健脾食材,也应合理搭配进日常饮食中。
大家在夏日胃口差时,不妨试试下面几款适合夏日的健康药膳。
1.百合莲子绿豆汤
(1)原料组成:鲜百合20g,去芯莲子15g,绿豆50g,冰糖适量。
(2)制作方法:将绿豆提前浸泡2小时,与莲子一起煮至软烂,再加入百合煮5分钟,最后放入冰糖调味。
(3)适宜人群:百合清心安神,莲子养心益肾,绿豆消暑解毒,适宜于心烦失眠、口干口苦的人群。
2.冬瓜薏米老鸭汤
(1)原料组成:冬瓜500g切块,薏米30g,老鸭半只切块。
(2)制作方法:先将老鸭切块焯水,薏米提前浸泡。锅中加水,放入老鸭、薏米,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炖约1小时,接着加入冬瓜(带皮),继续炖煮20分钟左右,至冬瓜软烂,最后加盐调味即可。
(3)适宜人群:鸭肉性凉滋阴清热,冬瓜利水消肿,薏米祛湿健脾,三者搭配,既能解暑又可祛湿助力减重,适合体脂偏高、湿热体质的人群。
四、点穴疏通气血畅,揉按经络气血和
夏至酷暑难耐、心情烦躁,不如试着按揉以下几个穴位,帮助调整身体状态,让我们更好的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
1.少府穴
(1)穴位定位:位于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小指尖处。
(2)操作方法:当感到烦躁不安时,用拇指按压少府穴,力度以微微酸胀为宜,每次按压3-5分钟,左右交替,可缓解心火亢盛带来的不适。
2.劳宫穴
(1)穴位定位:在手掌心,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时中指所指处。
(2)操作方法:将双手对搓至发热后,用掌心按摩面部,或轻轻拍打肘窝的曲泽穴,可通过按摩劳宫穴清心泻火,宁心安神。
3.极泉穴
(1)穴位定位:上臂外展,在腋窝正中,动脉搏动处。
(2)操作方法:以拇指指尖点按2 - 3分钟,微感胀痛为宜,能温通心阳,促进新陈代谢。
4.滑肉门
(1)穴位定位:位于上腹部脐中上一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也就是肚脐上方一个拇指的宽度,再旁开三指。
(2)操作方法:用拇指指腹按压两侧滑肉门穴,顺时针画圈按揉5分钟,特别适合经常久坐不运动,导致腹部脂肪堆积的人群。
5.丰隆穴
(1)穴位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
(2)操作方法:用拇指指腹按压3分钟,微感酸胀为宜,能健脾化痰,适合痰湿体质的人群。
五、药浴温阳祛湿浊,寒头暖足守阳根
华佗在《足心道》中指出“夏天泡脚,湿邪乃除”。很多人误以为夏天高温潮湿,再用热水泡脚岂不是加重这种情况吗?其实这是一个养生误区。盛夏时节,大家长期待在空调房里,殊不知“寒从脚起”正悄然发生,而此时泡脚恰能驱寒散湿,让身体保持阴阳平衡。
此外,“寒头”并非指对着空调直吹,而是建议用凉水洗脸,这样既能提神醒脑,又能有效缓解因暑热导致的头昏脑胀。这种“上凉下暖”的养生方式,更符合夏季养生的需求,下面为大家介绍两款适合夏天的药浴泡脚方案。
1.艾草泡脚
(1)操作方法:将艾叶煮水,等待水温降至适宜即可。
(2)适宜人群:艾叶性温,能祛湿止痒、促进血液循环,适合夏季湿热时,感到身体黏腻不适的人群。
2.生姜泡脚
(1)操作方法:将生姜切片,在锅中加水煮透,待到姜味散发出来关火,晾到适宜的温度后即可用来泡脚。
(2)适宜人群:生姜辛温,能够暖身驱寒、预防感冒、温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提升睡眠质量,适合夏季吹空调手脚冰凉的人群。
夏至已至,万物至此皆茂盛,阳气充足需呵护。愿大家循着中医智慧,顺应天时调养身心,避免贪凉饮冷,食疗健脾祛湿,注重清心安神,适度锻炼消脂,如此必能以平和、清爽的状态拥抱盛夏时光,收获健康与活力!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治未病与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 张艳 卢彦琳 杨同砥 周翘楚 熊暑霖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
来源: 香澜医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