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永川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李玮哲见习助理工程师、邹静波主任技师
儿童和青少年肥胖,是近些年伴随中国经济高速成长而出现的“幸福的烦恼”,也是全社会重点关注的公共卫生的热点问题之一,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数据显示,6岁以下儿童肥胖率为3.6%,6至17岁儿童青少年的肥胖率达到了7.9%,相比1982年仅为0.2%,增长幅度显著。
孩子为何变成“小胖墩”?什么是儿童青少年肥胖?
简单来说,肥胖是身体里脂肪堆积过多,对健康造成危害的一种状态。它可不是简单的“长得壮”,而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 。衡量儿童青少年是否肥胖,主要依据身高别体重或年龄别BMI(身体质量指数)等指标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城市和农村都未能幸免 。
儿童青少年肥胖大多是原发性肥胖,主要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遗传等因素有关。想想看,是不是零食饮料不离手?是不是每天“好吃懒做”?运动量不足?这些都可能是导致能量摄入大于消耗的关键因素 。
中医认为,儿童青少年肥胖与体质虚弱、饮食不规律、先天禀赋、缺少运动以及情绪问题有关。痰湿内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最终形成肥胖 。中医还将肥胖分为胃热火郁、痰湿内盛、气郁血瘀、脾虚不运、脾肾阳虚等不同证型,并有相应的临床表现 。
科学食养,助力健康成长
科学的食养是降低儿童青少年肥胖危害的重要手段!《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提出了六大原则和建议,帮助孩子们吃出健康:
小份多样,均衡营养:保证食物多样化,每天谷薯类、蔬菜水果、禽畜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都要有 。选择小份量,控制总能量摄入,吃饭吃到八分饱 。增加新鲜蔬果、全谷物和杂豆的比例,保证优质蛋白质摄入。减少高油、高盐、高糖食物和含糖饮料 。对于肥胖儿童青少年,建议在正常能量需求基础上减少20%左右 。
辨证施食,量体裁衣:根据不同体质、季节和地域特点调整饮食 。中医强调调养脾胃功能,并可根据不同的中医证型选择合适的食药物质进行调养 。
良好饮食行为,习惯是金: 养成不挑食偏食、不暴饮暴食、细嚼慢咽的好习惯。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在睡前进食 。合理安排三餐能量比例,午餐要吃好 。进餐时可先吃蔬菜,再吃蛋白质食物,最后吃主食 。零食选择微量营养素密度高的食物,能量不超过总能量的10% 。足量饮用白水 。
积极身体活动,动起来更健康: 充足的身体活动是预防和控制肥胖的重要手段。学龄前儿童每天活动3小时,学龄儿童每天至少60分钟中高强度有氧运动,每周3天力量训练 。运动要循序渐进,并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
多方合作,定期监测,科学管理,营造支持环境: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提供营养健康教育;定期监测身高、体重、腰围等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 ;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制定个性化体重管理方案。 创造有利于健康饮食和身体活动的环境。
儿童青少年肥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通过科学的食养、充足的运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一定能帮助孩子们摆脱肥胖困扰,拥抱健康快乐的童年!
转载自永川疾控微信公众号,内容有修改!
来源: 永川疾控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