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高温不仅带来酷暑,也让消化系统面临严峻挑战。医院门诊数据显示,入夏后消化科患者人数激增,其中 80% 的腹泻病例都与饮食不当密切相关。剩饭剩菜、冷藏瓜果等看似平常的食物,在高温环境下,都可能成为致病菌滋生的温床。当气温突破 20℃,细菌就像开启了 “疯狂繁殖模式”,每 20 分钟就能完成一代更替。即便在冰箱 4℃的低温环境中,李斯特菌也能 “暗中作祟”。这场看不见的 “舌尖上的细菌攻防战”,我们必须从源头做好防御。

一、警惕食物中的 “健康刺客”

1. 高温催生细菌 “繁殖军团”

高温天气下,剩饭剩菜只要在室温放置超过 2 小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有害病菌就会呈几何倍数增长。切开的西瓜,即使放入冰箱冷藏,24 小时后霉菌可能已经深入果肉内部,看似新鲜的外表下,实则暗藏变质风险。

2. 冰箱里的 “细菌大迁徙”

冰箱并非 “保险箱”,生肉包装破损渗出的汁水,可能携带沙门氏菌污染上层蔬菜;生熟混用的菜板和刀具,会让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不同食材间 “转移阵地”,不知不觉中埋下健康隐患。

3. 食材的 “保质期陷阱”

绿叶蔬菜隔夜后,亚硝酸盐含量会大幅上升;熟肉冷藏超过 48 小时,细菌数量会成倍增加;奶油蛋糕中的葡萄球菌肠毒素,即便经过加热处理也难以被完全破坏。过度节俭,可能让我们付出健康代价。

二、三步筑牢饮食安全防线

1. 科学储存,给食物一个 “安全家”

生熟分区存放:生肉需独立密封,蔬菜用保鲜袋分装,熟食放入加盖密封盒,避免交叉污染。

瓜果保鲜妙招:切开的西瓜要用保鲜膜紧贴果肉,减少空气接触;葡萄用盐水浸泡 10 分钟,擦干后冷藏,且存放时间不宜超过 24 小时。

蔬菜管理法则:绿叶菜尽量当天食用,根茎类蔬菜冷藏不超过 48 小时。一旦发现菜叶发黄、瓜类变软,应果断丢弃,简单切除坏损部分并不能保证安全。

2. 彻底加热,给食物 “杀菌消毒”

剩饭复热有技巧:使用微波炉加热剩饭时,需中途搅拌;用蒸锅加热则要确保食物中心温度达到 70℃以上。熟肉再次烹饪时,加入适量食醋翻炒,酸性环境有助于抑制细菌活性。

凉菜现做现吃:蔬菜焯水时可加少许盐,凉拌菜调料最好用矿泉水调制,避免生水中的病菌污染。隔夜水果建议削去表层,防止霉菌扩散。

3. 厨房卫生,打造无菌环境

生熟厨具严格区分:切过生肉的菜板要用沸水烫煮,刀具需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处理鸡蛋后,要用肥皂仔细洗手 20 秒,防止蛋壳上的细菌污染其他食材。

冰箱定期清洁:每周用 1:10 稀释的白醋擦拭冰箱内壁,清理密封条缝隙中的食物残渣;在冷藏区放置活性炭包,吸附异味,减少细菌滋生。

三、腹泻应对指南

1. 轻度腹泻处理

出现轻度腹泻时,可少量多次饮用自制补液盐(500ml 温水 + 1g 盐 + 2g 糖),避免饮用果汁、牛奶等加重肠道负担。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小米粥、蒸苹果为主,暂时不要食用油腻、辛辣食物。

2. 重度腹泻预警

若出现高热(体温超过 38.5℃)、血便、脱水症状(如眼窝凹陷、尿量减少),尤其是老人和儿童,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并保留呕吐物或粪便样本,以便医生快速诊断治疗。

夏季预防腹泻,是一场与时间和细菌的 “较量”。摒弃 “舍不得扔” 的旧观念,严格遵循 “少量备餐、生熟分离、彻底加热” 三大原则,才能守护好我们的饮食健康。记住,健康不是靠 “节省” 出来的,而是需要科学管理每一餐。

来源: 江西省九江市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