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会出现癌症相关性疲乏,表现为感觉身体持续性疲倦、虚弱、精神不振,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肿瘤四科主任唐蔚教授介绍,肿瘤患者这种疲乏不同于普通人群的日常劳累,即使是充分休息后也难以缓解,增加大家对癌因性疲乏的认识,才能减少疑惑与消极情绪,更好地配合临床治疗。
癌因性疲乏的主要原因
**1.治疗因素:**肿瘤常规的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可能会影响机体能量代谢,导致疲乏的产生。
**2.心理因素:**焦虑、抑郁、恐惧等情绪会加重精力的消耗,影响睡眠增加疲劳感,形成恶性循环。
**3.营养不足:**肿瘤在体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严重消耗能量,患者接受治疗后因副作用引起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骨髓抑制(贫血、白细胞减少)等,伴随食欲下降,营养摄入不均衡,致使体力下降,免疫力降低。
日常生活中如何缓解疲乏?
1.合理饮食:
肿瘤患者大多数营养不良,治疗与日常期间身体对营养的需求较多。建议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蛋、豆类)和易消化食物(含纤维、维生素丰富种类),部分消化功能较弱患者应遵循“少量多餐”原则,以保证营养缓慢摄入且容易消化。
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维生素C、贫血患者注意补充铁剂和叶酸(具体需咨询专业医师遵医嘱进行);部分体虚患者可采用药食同源,把补虚融入食物烹煮,简单有效。
2.科学作息:
避免长期卧床,适当活动(如散步、太极)可增强体力,改善心情。
午间小憩(20~30分钟),避免长时间睡眠影响夜间休息。
3.心理调适:
鼓励患者多与家人、医生或病友进行交流,有助于减少个人孤独感;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进行科学调整或短期药物治疗。
配合中医外治法,安全有效缓解疲乏
中医认为,疲乏多与人体“正气亏虚、气血不足”有关,可通过中医外治法进行相关部位症状的调理:
1.腕踝针
作用:刺激皮下经络,调和脏腑、畅通气血,减轻疲劳。
特点:无痛、留针30分钟至数小时(不超过24小时),适合怕针患者。
2.耳穴压豆
原理:耳朵对应全身脏腑,按压特定穴位可健脾益肾、疏肝理气,调节内分泌。
常用穴位:脾、肾、肝、三焦、内分泌等。
操作:每日按压3~5次,每次1~2分钟,3~5天更换一次。耳穴按摩伴有轻度压痛,常规可接受。
3.穴位敷贴
选穴:足三里、脾俞、肾俞、肺俞、神阙等。
用法:中药贴敷4~6小时,通过药膏刺激穴位调理气血。
温馨提醒
肿瘤患者感疲乏严重时,须及时咨询专业医师,进行相关检查、化验,以排除如白细胞下降、中重度贫血、电解质紊乱、甲减或血糖异常等其他原因。
临床配合中医外治法治疗时,需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谨慎自行尝试。其次,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也是抵抗疲劳,良性刺激脑神经,有助于改善乏力的好方法;抗肿瘤药物治疗期间出现疲倦、双下肢乏力也是常见副作用之一,多数患者会随治疗结束逐渐缓解,无需特殊处理,如出现抗肿瘤治疗中副作用不可耐受时,需进行药物减量或停用。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肿瘤四科 陈慧宇 李剑英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陈慧宇 李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