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县中医医院提醒:今日芒种(2025年6月5日),盛夏序幕正式拉开。此时气温攀升、雨量增多、空气湿度显著增大,形成中医所称“湿热交蒸”之态。这种环境易导致人体阳气外浮、湿邪内蕴,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尤为不利。
**1.血液黏稠度增加:**出汗增多致使体液流失,血流减缓,血栓风险上升;
**2.心火亢盛,耗气伤津:**高温引发烦躁失眠、血压波动,甚至诱发心绞痛、脑卒中等急症;
**3.湿困脾胃,气血生化不足:**腹胀、食欲不振等“苦夏”症状进一步削弱机体抗病力;
中医护心四法,安度湿热长夏
1.饮食调养:清补兼施,健脾祛湿
多食苦酸:苦瓜、莲子清心火;乌梅、山楂生津敛汗;
慎食生冷:冰饮损伤脾阳,加重湿滞,可选绿豆汤、酸梅饮替代;
推荐药膳:灯心草莲子汤(清心降火)、山楂荷叶粥(清热解暑、利湿降脂)。
2. 起居有常:护阳避暑,静养心神
午休必补:11:00-13:00小憩30分钟,助心经气血调和;
夜卧早起:23点前入睡,晨起适度活动,顺应阳气生发;
忌汗后贪凉:出汗时毛孔开泄,骤遇冷风或冷水易致寒湿内侵,诱发心脉挛急。
3.运动情志:和缓为主,戒怒平心
微汗为度:清晨或傍晚练习八段锦、太极拳,促进循环而不耗气;
调畅情志:听音乐、习书法以疏解“心火”,避免情绪波动加剧心血管负担。
对心血管患者的温馨提醒
1.补水防黏:每日饮水2000ml左右(心衰患者需遵医嘱),小口慢饮,忌冰水刺激血管;
(▲科室患教会)
2.严控基础病:按时服药,监测血压,高温时段避免外出;若出现胸闷痛、肢体麻木等症,即刻就医;
3.巧用外治法:艾灸足三里(健脾化湿)、按摩内关穴(宁心安神),每穴3-5分钟。
(▲艾灸足三里按摩内关穴)
《黄帝内经》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芒种护心,重在固护阳气以御湿邪,调和气血而平心火。湿热虽盛,顺时调摄,亦可化险为夷,为秋冬安康筑基。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嘉禾县中医医院 心病科 周海苗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嘉禾县中医医院 心病科 周海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