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中明确提出:中医药是体重管理的有效方法之一。中医可通过中药、针灸、穴位埋线、耳穴压豆、推拿、拔罐、艾灸、太极拳等达到减重目的。

一、中医如何看待肥胖?

中医认为,肥胖并非简单的“热量过剩”,而是身体内在失衡的外在表现。饮食不节、脾胃失调是肥胖的重要诱因。所以体重管理需从调理脏腑功能入手,而非一味“饿瘦”或过度消耗。

二、中医对肥胖的分型

1. 脾虚湿盛型(占比约42%):脾胃功能虚弱,水湿停滞,形成“虚胖”;

2. 胃肠湿热型(占比约28%):长期熬夜、饮食辛辣油腻食物,导致湿热内蕴,形成“实胖”;

3. 肝郁气滞型(占比约20%):情绪压力导致气血不畅,形成“压力胖”,局部肥胖明显;

4. 脾肾阳虚型(占比约10%):形体肥胖,脂肪堆积,尤其是腹部,常常伴有容易疲劳、手足冰凉等症状。

三、中医体重管理四大核心方法

益阳市中心医院专家介绍,中医体重管理主要是通过调阴阳、运气血、强脏腑、化痰湿实现科学减重。体重管理过程中推荐四大核心方法同时使用,效果会更好。

(一)中药内服

根据临床表现辨证论治,通过清胃泻火、健脾利湿、理气解郁、化痰散结等治法控制体重。

脾虚湿盛型推荐使用参苓白术散;胃肠湿热型推荐使用佩连麻黄汤;肝郁气滞型推荐使用逍遥散;脾肾阳虚型推荐使用真武汤加减。

(二)中医外治

如针灸、穴位埋线、耳穴压豆、推拿、拔罐、艾灸等。

(三)饮食疗法

顺应自然,调和五味,三餐规律均衡,避免食用生冷、辛辣、油炸、黏腻的食物,保护好脾胃功能。

(四)运动疗法

动静结合,强健气血,推荐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强调“以气运形”,提升代谢率。

四、中医体重管理的优势

1.不依赖极端节食:通过调理脾胃功能,减少对高热量食物的依赖;

2.改善整体健康:减重同时缓解疲劳、便秘、失眠等亚健康问题;

3.降低反弹风险:从根源恢复身体平衡,而非短期“脱水减重”。

五、中医减重常见误区

1.过度依赖代餐或者节食:长期使用各类代餐食品替代正餐或者节食,会导致脾胃功能衰退,复食后更易反弹,且影响身体健康。

2.三伏天突击减重:三伏天阳气旺盛,人体新陈代谢快,艾灸、拔罐等中医特色治疗对减重有一定促进作用。但短期多次治疗可能耗伤气阴,建议循序渐进,采用温和持续的铺灸、平衡罐,每周1-2次,健康持续地管理体重。

六、体重管理厨房小妙招

1.茯苓山药粥:取茯苓15g、山药30g、大米50g,煮粥食用。可健脾益气、利水消肿,适用于舌胖齿痕、肌肉松软、脾虚湿盛的人群。

2.山楂荷叶饮:取焦山楂10g、荷叶5g,泡茶饮用。可清热利湿、降脂化浊,适用于舌红苔黄腻、口苦口臭、胃肠湿热的人群。

3.玫瑰陈皮茶:取玫瑰花5g、陈皮3g,泡茶饮用。可疏肝解郁、活血消脂,适用于舌暗紫斑、急躁易怒、肝郁气滞的人群。

4.山药芡实粥:取山药片、芡实各15g,干姜10g、大米50g,煮粥服用。可温补阳气、利水消肿,适用于舌淡苔白滑、畏寒肢冷、脾肾阳虚的人群。

中医作为传承千年的智慧体系,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温和、绿色、可持续的健康体重管理之路。

参考文献

1. 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国家卫生健康委.

2. 中医内科学(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益阳市中心医院 陈艳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益阳市中心医院 陈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