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是“全国保膝日”。5月27日的谐音是“我爱膝”,就是提醒我们要爱惜膝关节。

45岁的张先生,每天伏案工作12小时,偶尔跑步“减压”。半年前开始膝盖酸胀,他总以为休息几天就好,直到某天爬楼梯时膝盖突然“卡住”,疼得直冒冷汗……,才发现问题严重性。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关节与运动医学罗海恩主任门诊,类似的案例屡见不鲜。

膝盖,这个默默承受身体重量的“劳模”,为何总在发出疼痛信号后才被关注? 罗海恩主任为您科普如何科学“爱膝”。

为何要“爱膝”?

有数据显示,我国40岁以上人群骨关节炎患病率达46.3%,且近年来年轻化趋势明显。尤其在湖南地区,气候多湿,久坐、贪凉、过度劳损等习惯,易使湿寒入侵,导致气血瘀滞,轻则酸胀,重则演变为骨关节炎、滑膜炎等疾病。

《黄帝内经》有言:“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 膝盖不仅是骨骼的枢纽,更是筋脉汇聚之地。膝关节一旦受损,不仅影响行走,还可能引发腰椎、髋关节代偿性病变,形成恶性循环。

未病先防:护膝四法

1、动中有静:练就“钢筋铁骨”

**传统功法:**八段锦中“两手攀足固肾腰”、太极拳“云手”等动作,能柔和拉伸膝周经络,增强股四头肌力量。

**日常口诀:**久坐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避免爬山、深蹲等伤膝运动,推荐游泳、骑自行车(调高座椅减少膝盖压力)。

2、食养祛湿:一碗汤护一方膝

湿气重地区,推荐“五指毛桃土茯苓鸡汤”:取五指毛桃30克、土茯苓20克、薏米15克,与老母鸡同炖。此方健脾祛湿、通利关节,尤其适合梅雨季节。

3、穴位按摩:随身携带的“护膝贴”

**犊鼻穴(外膝眼):**膝盖外下方凹陷处,拇指点按3分钟,缓解膝痛。

**阳陵泉穴:**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按揉可疏肝利胆、强健筋骨。

4、避寒护阳:老祖宗的穿衣智慧

民间素有“寒从脚起”之说,夏季空调房备条薄毯盖膝,冬季可佩戴艾绒护膝,或用吴茱萸30克、艾叶20克煮水熏洗双膝,驱寒通络。

即病防变:骨伤科的“治膝三宝”

若已出现膝盖红肿、晨僵或活动弹响,需及时干预:

1、中药外敷

采用湖湘骨伤名医验方“三黄散”(大黄、黄柏、黄芩研粉,蜂蜜调敷),清热消肿,每日1次。

2、针灸透刺

选取膝阳关、梁丘等穴,配合红外线照射,促进局部气血循环。

3、手法理筋

中医正骨强调“筋柔则骨正”,通过滚法、拿捏等放松膝周肌肉,调整关节错缝。

4、误区警示

误区一:膝盖痛就拼命补钙

解析:钙质吸收需肝肾协调,盲目补钙可能加重代谢负担。

误区二:贴膏药越辣越好

解析:皮肤破损或红肿热痛时禁用刺激性药膏,以免加重炎症。

愈后防复:让膝盖“老得慢一点”

1、巩固“膝动力”

愈后3个月内,每日练习“坐姿抬腿”:背靠椅,伸直膝盖缓慢抬高至水平,保持10秒,重复10次/组。

2、四季调养法

**春防风:**踏青时戴护膝,避免汗出当风。

**夏祛湿:**三伏天可贴“三伏贴”于犊鼻穴。

**秋润燥:**常喝桑寄生红枣茶(桑寄生15克、红枣5枚),养血荣筋。

**冬温阳:**睡前用桂枝10克、红花6克煮水泡脚。

3、定期“膝检”

每年拍一次膝关节X线片,观察软骨磨损程度,及时调整养护方案。

专家提醒

苏新平教授专家提醒:爱膝就是爱生活,膝关节的衰老从30岁开始,养护需贯穿终生。少一份对膝盖的理所当然,多一份对身体的敬畏之心,这才是中医养生的大道至简。当出现久坐站起时膝盖发僵 、上下楼梯膝盖酸软、 阴雨天膝盖隐隐作痛等现象,建议到医院进行专业评估。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骨伤三科(关节外科) 张道伟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张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