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咖啡杯里泡着第三包速溶咖啡,当凌晨一两点的手机屏幕照亮浮肿的脸,如今,很多人的身体正在经历一场静默的暴动——代谢紊乱。这不是遥远的健康警报,而是正在真实发生的"体内战争"。
代谢紊乱已经成为现代人最关心的健康问题之一。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很多人“日渐圆润”。一旦超重/肥胖引发代谢紊乱,肾脏与心血管系统相继受到“连累”,而中青年群体正在成为全身性疾病的高危人群。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都健教授教授针对这些情况,为大家分享如何打破“肥胖—代谢病—器官损伤”的危险三角,在健康警报拉响前按下终止键。
三个毫不相关的部分 为什么要总体看待?
2023年10月,美国心脏病学会主席提出心血管-肾脏-代谢综合征(CKM)的概念,立即引起了学界的广泛讨论和关注。CKM被定义为一种健康紊乱,指由肥胖、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和心血管疾病(包括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冠心病、脑卒中和外周动脉疾病)之间病理生理相互作用导致的全身性疾病。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发生CVD的风险是非糖尿病人群的2~4倍,心衰患者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为无心衰患者的4倍,CKD患者中糖尿病患病率高达31%~40%。CKM综合征概念的提出,就是为了疾病共同管理,随着对疾病复杂性和整体性认识的深入,临床医生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目标从单纯降糖,逐步扩展到对心肾结局的综合管理,治疗要从病因出发,从繁及简,控一因而利全局,即“糖心肾”要共管共治。
三者之间相关影响的机制有哪些?
1. 糖尿病对心血管系统产生的影响,与高血糖状态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血管异常和引发炎症密切相关,可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进展,并引发心脑血管事件;
2. 糖尿病对肾脏的影响,来自于高糖可引起肾小球基底膜硬化,从而引起高灌注、高内压、高滤过,逐渐出现蛋白尿、肾功能减退,最后引起肾小球硬化。
3. 心脏和肾脏相互影响,当心血管疾病进展为心衰,患者因为出现循环障碍,导致肾脏供血不足。同时,心衰带来的炎症反应也会加重损伤肾脏。一旦患者出现肾脏损伤,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被激活,对血压、心肌同样也产生损害。
4. 心血管和肾脏损伤也会影响糖尿病,一是心功能减退,心钠肽、脑钠肽水平增加,从而增加水钠潴溜,加重胰岛素抵抗;二是肾脏受损后,肾糖原的合成受阻,加之引发患者食欲下降,机体能量摄取失衡会造成血糖波动。
总之,心血管-肾脏-代谢疾病相互交织影响,会进一步加重靶器官损伤,明显增加患者的心血管和肾脏死亡风险。
CKM综合征如何分期?
根据是否合并代谢风险因素以及慢性肾脏病和/或心血管疾病,将分为5期。这些分期代表CKM综合征的不同进展及严重程度,对每个阶段都应该进行个体化的管理和干预,提倡“早期筛查、早期管理、早期达标”的管理原则。
0期:无CKM危险因素。体重指数(BMI)和腰围正常,血糖、血压、血脂正常,无慢性肾脏病或亚临床/临床心血管疾病证据;
1期:体脂过多和/或体脂分布不健康,如腹部肥胖和/或糖耐量受损或糖尿病前期;
2期:存在代谢危险因素和慢性肾脏病。代谢性疾病包括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
3期:有代谢危险因素或肾脏疾病的无症状早期心血管疾病患者或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
4期:有体脂过多、代谢危险因素或肾脏疾病的人出现症状性心血管疾病。其中4a期无肾衰竭,4b期合并肾衰竭。
CKM综合征如何管理?
CKM综合征的临床管理策略,以预防或延缓心肾疾病发生和发展为目标,其核心在于通过早期干预延缓心肾疾病进展,同时强化多维度协同管理。
在体重管理层面,生活方式作为最基础干预手段,长期体重管理中的减重药物治疗,大都是基于营养刺激激素受体靶点研发的相关药物,这类新型减重药物包括:(1)单靶点激动剂,主要是GLP-1受体单激动剂,目前在我国获批体重管理适应证的有利拉鲁肽、贝那鲁肽和司美格鲁肽。(2)双靶点激动剂,例如新型减重药物GIP/GLP-1双受体激动剂,在我国获批的有替尔泊肽,减重幅度突破20%。(3)三靶点激动剂,主要是GLP-1/GIP/GCG三受体激动剂,可能有着更为明显的减重潜能,尚处在3期临床试验中。
在心肾保护层面,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等药物展现出了显著的心肾获益。这些药物不仅能够降低血糖水平,还能通过多重机制实现心肾双护,减缓或预防长期心血管、肾脏和代谢并发症的发生。
为什么体重管理是核心干预点之一?
我国居民的超重和肥胖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联合启动了“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旨在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相关疾病。肥胖也是CKM的核心驱动因素,增多的内脏脂肪通过促炎因子、脂毒性等损害心肾;脂肪组织分泌IL-6、TNF-α等促炎因子,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和肾纤维化;脂肪细胞脂解增加导致游离脂肪酸溢出,抑制肌肉/肝脏胰岛素信号通路;脂肪组织表达血管紧张素原,促进高血压和肾小球高滤过。通过体重管理的“杠杆效应”,可以改善多器官结局。临床研究数据表明,减重5%-10%对血糖、血压、血脂均有获益,同时还能够减轻心脏负荷、改善肾血流动力学,显著降低并发症风险,是慢性病防控体系改革的理想切入点。
都健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导师
第三届“辽宁名医”、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沈阳市高层次领军人才
来源: 康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