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热夹湿的夏季正是人体阳气外浮、脾胃虚弱之时。中医自古有“夏养心”、“夏祛湿”的养生智慧,而茶饮作为药食同源的载体,既能解暑生津,又可调理体质。今天,娄底市中心医院中医科医生为您推荐一些夏季茶饮方案,助您安然度夏。
夏季养生茶饮的三大核心原则
1.“清补结合,忌一味寒凉”:夏季虽需清热解暑,但过度饮用寒凉茶饮(如冰镇凉茶)易伤脾胃阳气,导致腹泻、食欲不振。建议以“微凉平补”为主,搭配健脾食材(如茯苓、山药)。
2.“因人制宜,辨体质选茶”:湿热体质宜清热利湿,阳虚体质需温阳化湿,气虚体质当益气生津。盲目跟风喝凉茶可能适得其反。
3.“因时制宜,分阶段调理”:初暑(小暑前)以清热为主,长夏(三伏)侧重祛湿健脾,末伏(立秋后)注重养阴润燥。
夏季常见体质茶饮推荐
1.湿热体质:常见舌苔黄腻、易生痤疮、口干口苦
推荐茶饮:荷叶薏米冬瓜茶
配方:荷叶5g、薏米15g(炒制)、冬瓜皮10g、陈皮3g
做法:所有材料煮沸后转小火煮20分钟,去渣代茶饮。
功效:清热利湿,消暑降脂。湿热重者可加赤小豆10g。
2.气虚/阳虚体质:怕冷、易疲劳、舌淡胖有齿痕
推荐茶饮:姜枣参芪茶
配方:生姜2片(带皮)、红枣3枚(去核)、黄芪5g、党参5g
做法:材料洗净,沸水焖泡15分钟,可加少量红糖调味。
功效:温阳益气,适合长期吹空调、脾胃虚寒者。
3.阴虚体质:手足心热、口干咽燥、失眠多梦
推荐茶饮:乌梅麦冬石斛饮
配方:乌梅3颗、麦冬10g、石斛5g、百合10g。
做法:加水800ml,小火煮30分钟,晾凉后饮用。
功效:养阴生津,缓解暑热伤阴导致的烦躁口渴。
夏季常见茶饮推荐
1.防暑降温:薄荷金银花绿豆饮
配方:薄荷叶3g、金银花5g、绿豆20g(煮至开花后取汤)
营养解析:绿豆含钾解暑,薄荷挥发油促进散热,金银花抗炎抑菌。
2.养心安神:莲子心酸枣仁茶
配方:莲子心2g、酸枣仁10g(捣碎)、百合10g
注意:莲子心微苦寒,每日用量不超过3g,脾胃虚寒者慎用。
3.养胃生津:沙参玉竹麦芽茶
配方:北沙参10g、玉竹10g、炒麦芽15g
适用场景:适合冷饮过度导致的胃阴不足(胃胀、口干)。
夏季常见体质茶饮推荐
1.空腹饮浓茶:尤其绿茶、凉茶易刺激胃黏膜,引发胃痛。
2.以茶代水:部分利尿茶饮(如玉米须茶)过量饮用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
3.药物混饮:如服用抗生素期间避免饮用含鞣酸的浓茶(如普洱)。
4.盲目跟风网红茶:如“暴汗姜枣茶”不适合高血压、阴虚火旺者。
特殊人群夏季饮茶需特别注意
儿童:推荐温和的苹果山楂茶(消食)、竹蔗茅根水(清润),避免含茶碱饮品。
孕妇:慎用活血类(藏红花)、滑利类(薏米),可选枸杞红枣茶。
糖尿病人:避免添加蜂蜜、红糖,可用甜叶菊或罗汉果调味。
一杯茶饮,承载着中医“治未病”的智慧。今夏,不妨根据体质与节气,定制专属养生茶方,让身体在茶香氤氲中平衡阴阳,安然度夏。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娄底市中心医院 中医康复医学中心 蒋晴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娄底市中心医院 中医康复医学中心 蒋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