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外卖或者外出就餐后,总感觉特别口渴,喝了很多水还是不解渴,常听人说,这都是因为*“菜里加了大量味精”*。
还有人说:“味精是化工产品,吃了会伤身体,甚至致癌”……这些说法到底有没有依据?
其实,下馆子后口渴难解,不能都让味精来“背锅”,还有一个关键问题被很多人忽略了!
(图/视觉中国 图文无关)
外出就餐后口渴难解?
多种高钠调料叠加所致
餐厅的菜味道虽鲜美,但吃完常常让人口渴,对此,不少人认为是加了“科技与狠活”,比如味精、鸡精。
其实,让人口渴难解的真正原因是:一顿饭里****摄入的钠总量太高了。
钠是一种强烈亲水的物质,钠离子在体内会“绑定”大量水分子,提高血液渗透压。
大量的钠吸水能力极强,而且由于肾脏排钠能力较弱,多余的钠离子短时间内难以从身体中排出。
当体内钠离子浓度升高时,身体会自动启动“稀释程序”,通过口渴信号,促使你多喝水来维持电解质平衡。
我们常常发现,类似的烹饪方法,自己在家下厨煮出来的味道,就是不如餐馆那么入味、醇厚,除了火候的原因,调味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而外卖或者餐馆的菜,不少都添加了大量的钠,其来源多种多样:盐、酱油、蚝油、鸡精、味精、辣椒酱、沙茶酱、XO酱、海鲜酱……
为了让味道更鲜美,厨师常常会加糖、增鲜的酱料来提鲜、平衡甜咸,所以吃的时候不会觉得特别咸,但实际上已经摄入了大量的钠。
此外,餐厅为了提升出餐效率,一些菜肴在炒制之前就已经提前码味、腌制,意味着已经有大量的钠渗入菜肴。
为什么不该只由鸡精、味精“背锅”?
按含钠量来算,1克味精≈1/3克盐,1克鸡精≈1/2克盐。
而且,味精、鸡精作为增鲜剂,一般烹饪时的添加量很少,不会像大量盐那样提升血液渗透压。
因此,正常使用味精、鸡精不会导致口渴难解。
一旦渴了,人就会想喝水,尤其是想喝点爽口的甜饮料,这或许也是一种营销策略——早有国外研究发现,觉得嘴里咸或者口渴,顾客就会更想喝点饮料,而饮料是餐馆里重要的效益来源,能占到1/4甚至1/3。
吃味精会伤身体?
你可能也有这些误解
说到味精,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化工产品”“不健康的添加剂”,而且认为“吃多了会伤身体甚至致癌”,其实这里存在诸多误区。
(图/视觉中国 图文无关)
误区一:味精是化工产品?
味精的化学成分为谷氨酸钠,是单一鲜味成分,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有浓厚鲜味。
很多人认为味精是化学合成的,其实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味精可用小麦面筋等蛋白质为原料制成,也可由淀粉或甜菜糖蜜中所含焦谷氨酸制成。
误区二:吃味精会伤身体?
长期以来,关于味精的传言层出不穷,比如“吃多了会伤身体”“会掉头发”“会导致癌症”等。
事实上,目前没有权威、确切研究证明“长期合理使用味精对人体有明显实质损害”,**适量用味精作烹饪辅助调料是安全的。**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食品法规委员会等权威机构都将味精列为公认安全的食品添加剂。
少数人一次性过量食用味精可能会出现口干、头痛等不适,这种敏感性被称为味精症状综合征。研究发现,它只影响小部分敏感人群,且影响时间很短,一小时内就会自行消失。
误区三:味精加热后会致癌?
有传言称谷氨酸钠加热到120℃以上时,会产生焦谷氨酸钠,会“致癌”。实际上,焦谷氨酸钠并不致癌,温度过高只会使其丧失鲜味。
**提醒:**如果大量使用味精,仍然会带来过多的钠。值得一提的是,幼儿不宜食用味精,因为他们的肝脏、肾脏能力还达不到成人的水平,一下摄入过多氨基酸,有可能造成氨基酸平衡的紊乱。
在家下厨如何“无痛减盐”?
教你几招!
长期高盐饮食的危害,不仅仅是让人口干舌燥,还会带来一系列健康隐患:血压升高、肾脏超负荷工作、钙质加速流失、损伤胃黏膜……
但如果为了控盐,每顿饭都“清汤寡水”,又会让人失去美食的乐趣。有没有折中、实用的减盐办法?
如果大部分时候都是自己在家做饭,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来控制盐分摄入——
1 评估家庭食盐摄入量:
如果一日三餐都在家吃,可以记录家庭吃完一包盐的时间,来推算每天每人的摄盐量,并据此制定家庭周期性减盐目标。
如果只是偶尔下厨,可使用限盐勺、限盐罐来控盐。
2 尽量不叠加使用多种调味品:
除了盐,各种调味“酱”“油”“精”,以及醋、小苏打里都含有一定的钠,尽量避免叠加过多的调味品,也是一种好操作的减盐办法。
3 用香料代替高钠调味品:
大多数食物并不是多放盐才好吃,多试试使用葱姜蒜、香菜、洋葱、花椒、辣椒、八角、桂皮、香叶以及柠檬、香茅、香草、罗勒、迷迭香等香料,可以突出菜肴本身的咸鲜味,适合减盐。
4 善用有减盐作用的食材:
比如菌菇、海带、西红柿游离氨基酸含量丰富,能提供鲜味;苦瓜、苦菜、苦菊的苦味能让咸味更突出。
5 多选择低盐的烹饪方式:
多用清蒸、煮后蘸汁、急火快炒等低盐的烹饪方式;建议先放其他调料,临出锅或出锅后放盐,这样少量盐就能提供尚可接受的咸度。
对于一些含钠量本就比较高的食材,如西芹、茴香、茼蒿、空心菜以及各类海产品,做菜时更要注意少盐,口味清淡一点为宜。
6 结合自身情况尝试使用低钠盐:
根据《中国低钠盐推广使用指南》,建议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及中老年人使用低钠盐。
需要提醒的是,由于一些低钠盐或低钠酱油会用氯化钾替代钠的咸味,长期大量使用可能会造成血钾升高,因此肾功能不全患者、高钾血症患者不宜食用低钠盐。
不得不点外卖、下馆子
有哪些可行的减盐方法?
如今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快,越来越多人日常都离不开外卖、外食,有哪些途径能帮助减盐?为你提供几个可行思路——
1 减少“重口味”菜肴的点餐频率
日常可以多选一些清蒸、凉拌、煮炖等相对清淡的菜式,减少干锅、水煮、酱爆、鱼香、卤味等菜式的进食频率。在吃了一顿“重口味”菜式后,不妨主动“轻断盐”,安排一两顿清淡的饮食。
2 少吃菜汤拌饭
一些菜汤、菜汁的含盐量往往比菜本身还高,尽量少直接喝菜汤或用菜汁拌饭。如果觉得口渴,多喝茶水,别用菜汤解渴。
3 用白开水涮菜
对于一些重口味菜肴,不妨用白开水涮一遍,去除多余的油和盐再食用,也能减少盐的摄入。
掌握以上方法,循序渐进,
能帮助我们逐渐“戒”掉高盐饮食,
慢慢爱上食物清淡天然的本味。
来源: 健康有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