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于2025年9月1日起施行,该法曾于1989年制定,2004年、2013年进行全面修订和部分修改。

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包括总则,预防,监测、报告和预警,疫情控制,医疗救治,保障措施,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共9章115条。

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明确,传染病防治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的原则。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协调全国传染病疫情应对工作,负责全国传染病医疗救治的组织指导工作。国务院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负责全国传染病预防、控制的组织指导工作,负责全国传染病疫情应对相关工作。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重大传染病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开展疫情会商研判,组织协调、督促推进疫情防控工作。国家建立健全城乡一体、上下联动、功能完备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

在预防部分,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指出,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完善公共卫生设施,改善人居环境状况,加强社会健康管理,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在监测、报告和预警部分,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明确,国家加强传染病监测预警工作,建设多点触发、反应快速、权威高效的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以及影响其发生、流行的因素进行监测,及时掌握重点传染病流行强度、危害程度以及病原体变异情况;国家建立跨部门、跨地域的传染病监测信息共享机制,建立临床医疗、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的互通共享制度。

**在疫情控制部分,**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指出,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其他单位和个人报告甲类传染病的,有关甲类传染病患者、疑似患者的移交按照国务院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规定执行;医疗机构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患者时,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在医疗救治部分,**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明确,国家建立健全重大传染病疫情医疗救治体系,建立由传染病专科医院、综合医院、中医医院、院前急救机构、临时性救治场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血站等构成的综合医疗救治体系,对传染病患者进行分类救治,加强重症患者医疗救治,提高重大传染病疫情医疗救治能力。

专家观点

中华预防医学会副秘书长刘霞表示

新法的颁布为构建以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防治结合、全社会协同的疾控体系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将有力提升我国传染病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检验检测、医疗救治等核心能力。

清华大学法学院申卫星教授说

“新法进一步明晰了政府部门、疾控机构、医疗机构、生产经营单位和公民个人等各类主体在传染病防治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强化了跨部门的传染病防治协作机制。”这将有效提升法律权威性和执行力。

修法内容强调了依法防控、科学防控和全民参与的理念,体现了我国在公共卫生领域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方面的决心,展现了法律与时俱进发展的适应性和前瞻性。”

束语

2025年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既是我国公共卫生法治化的里程碑,也是应对全球健康风险的中国方案。

随着9月1日新法的正式实施,我国传染病防控将迈入更加高效协同的新阶段。筑牢法治防线,守护全民健康,需要每一位公民的共同努力!

来源: 新华社、健康报、中国人大网、国家疾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