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春夏之交,阳气渐盛,万物繁茂。此时南方的气候特点是湿热交织、温差较大,人体易受湿邪、暑热和心火的影响,出现困倦乏力、烦躁、食欲不振等问题。中医认为,此时宜顺应自然,形神兼养。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护理管理部主任朱海利主任护师介绍,**五月养生应注重“三防三调”——防湿邪、防心火、防暑热,同时调整作息、运动和情志,以调和阴阳,增强体质,安然入夏。
一、三防
第一防:防湿邪伤脾
五月雨水偏多,湿气渐重,易困脾阳,导致食欲差、腹胀、大便黏腻、舌苔厚腻、四肢沉重等。
中医认为“脾喜燥恶湿”,因此,饮食上应多选择健脾利湿的食物,如薏米、赤小豆、冬瓜、山药等,可熬制薏米红豆粥或冬瓜汤,既能祛湿又能健脾。
1.食疗调养——四神汤(健脾祛湿经典方)
食材:山药15g、茯苓10g、莲子10g、芡实10g
做法:可煮粥或炖汤,每周2—3次,适合脾虚湿重者。
2.外治法——摩腹+按足三里穴
晨起顺时针摩腹3分钟,促进脾胃运化。
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每天按压3分钟,增强脾胃功能。
忌:贪凉饮冷、过食甜腻之品,以免加重湿浊。
第二防:防心火过旺
中医理论中五月对应心,天气渐热,易致心火亢盛,出现口干舌燥、失眠多梦、口腔溃疡、情绪烦躁等。饮食上可适当食用苦味食物,如苦瓜、莲子心等,以清心降火。此外,绿豆汤、菊花茶也是不错的选择,既能清热解暑,又能提神醒脑。
1.养心茶饮——麦冬菊花枸杞茶
配方:麦冬5g、菊花3朵、枸杞10粒
作用:滋阴清热,适合午后饮用,但脾胃虚寒者不宜空腹喝。
2.穴位调理——按压劳宫穴(握拳时中指指尖处)
每日按压3~5分钟,可清心火、安神助眠。
忌:熬夜、过食辛辣刺激之物,避免加重心火。
第三防:防暑热伤津
五月下旬气温升高,暑热渐盛,易耗气伤津,导致口渴、头晕、皮肤干燥、易中暑等。
中医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此时应注意补充水分,防止暑热伤津。除多喝水外,还可以选择具有滋阴生津功效的食物,如西瓜、梨、银耳等。外出时做好防晒,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
1.养生茶饮——改良酸梅汤
**配方:**乌梅10g、山楂5g、陈皮3g、冰糖少许(糖尿病患者去糖)
**作用:**生津止渴,预防暑热,冷藏后更佳。
2.防晒修复——天然芦荟薄荷外敷
若皮肤晒伤,可用新鲜芦荟汁+薄荷叶捣碎外敷,清凉消炎。
忌:长时间暴晒、过度依赖冷饮,以免损伤阳气。
二、三调
**1、**作息调:子午觉养心神
午睡:11:00-13:00(心经当令)小憩15~30分钟,可养心提神。
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顺应夏季“夜卧早起”的养生原则。
2、运动调:八段锦疏肝理气
推荐练习八段锦“摇头摆尾去心火”,帮助疏通肝气,缓解烦躁。
也可晨起或傍晚散步,微微出汗,避免大汗伤阳。
3、情志调:疏肝解郁防夏躁
**茉莉花茶:**疏肝解郁,适合情绪低落、压力大者。
**静坐冥想:**每天5分钟,调息静心,“使志无怒”。
专家提醒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护理管理部主任朱海利主任护师提醒,五月养生重在“防湿、防火、防暑”,结合自然规律与个人体质,科学调整生活习惯,让身心在春夏交替之际达到最佳状态,以饱满的热情和健康的体魄迎接盛夏的到来。若身体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咨询中医辨证调理。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护理管理部 胡来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护理管理部 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