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标志着万物进入蓬勃生长的季节。这一天后,日照增加,气温渐升,暑气渐显,自然万物悄然透出初夏的气息。
此后自然界阳气渐盛,阴气逐渐减弱,万物繁茂。人体作为天地之缩影,阳气外发,阴气在内,新陈代谢加快,血液循环改善,脏腑功能活跃,但气候湿热交替、气温波动频繁的特点,也对女性内分泌系统和生殖健康提出了挑战。
立夏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黄帝内经》记载:“阳数七,七者,火之成数”,七是少阳向太阳转变的关键数,对应人体阳气生发的重要节点。
《素问》则特别强调女性“以七为律”:女子七岁肾气盛,二七而天癸至,七七任脉虚。每个七年都是生命阶段的转折点。
立夏时节,自然界阳气渐盛,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女性因特有的生理特点,胞宫易受湿热之邪侵袭,出现月经不调、带下异常等问题。
全国名中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终身教授尤昭玲重视“天人相应”,心藏神,胞宫受心神调节,心神内守,心气通畅,则气运血调,月经按时来潮。
尤昭玲强调立夏时节的女性养生需顺应自然,以“养心护阳、清热祛湿”为核心,调和气血,顾护胞宫。
一、 立夏女性养生原则
1.养心为先,静神防躁
《黄帝内经》云:“火热为夏,内应于心,心主血,藏神”。夏季心火易亢,致情绪波动,引发肝气郁结,进而影响冲任二脉。
故应调息静心,可练习静坐冥想调养心气,及时宣泄不良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建议每日静坐10分钟,按揉内关穴(腕横纹上2寸),以清心除烦。
2.护阳避暑,防寒湿侵袭
立夏节气,阳气渐盛,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加之暑热季节,热气耗伤,人体阳气更容易受损。
同时,立夏后女性贪凉饮冷,容易导致胞宫寒湿内侵,引发痛经、带下清稀等病。建议少食冰品,空调环境下(建议26℃左右)注意腰腹保暖。
二、 立夏节气与药膳调护
夏为火季,夏季时节与五行中“火”相应,火性炎热,五味之中苦可泻可清,民间常言“苦夏”,即夏天宜多吃“苦味”的食物如苦瓜、莲子等,从而调节五行的运作。
火与五脏之心相应,夏气亦通于心,故夏季要注意调养心气,加之暑热季节,热气烦躁,容易伤心,暗耗阴血。
尤昭玲教授结合立夏节气自然界的特点与女性特殊生理特点,提倡此时进食“一碗粥”和“一盏茶”,清热祛湿,养心护阳,调和气血,顾护胞宫。
1.一碗粥:清夏粥
**组成:**莲子15克,薏苡仁12克,枸杞子12克,赤小豆12克,鸡肉丝20克,粳米30克,葱、姜、食盐适量。
**制作方法:**赤小豆提前清水浸泡2小时(夏季可冷藏浸泡防馊),薏苡仁干锅小火炒至微黄,鸡肉丝用姜末、盐抓腌5分钟去腥。先于砂锅中加800ml清水,入赤小豆大火煮沸转文火熬20分钟后,加入粳米、薏苡仁、莲子保持水面“鱼眼泡”状态熬煮30分钟放入鸡肉丝快速划散,关火前3分钟加入枸杞,撒入姜丝、葱花,食盐调味。
膳中莲子固守中焦健脾,薏苡仁疏导下焦利湿,形成“健脾不留湿,祛湿不伤正”的经典组合;赤小豆强化利水消肿,粳米中和药性护胃气,二者形成“利中有补”的缓冲带;枸杞滋阴润燥平衡薏苡仁的燥性,鸡肉温阳补气防止祛湿过度伤阳;生姜温中散寒助药力吸收,葱盐引药入肾经,增强暖宫效果。
2.一盏茶:清夏茶
**组成:**覆盆子5克,干姜丝3克,大枣3枚,桑叶5克
**制作方法:**茶壶先用60℃温水温热,投入干姜丝、撕碎的大枣,注入30ml沸水醒茶10秒倒弃。山泉水煮沸后稍晾2分钟,沿壶壁缓注300ml,加盖焖泡5分钟,待姜枣香气透出,投入桑叶、覆盆子,补注200ml温水,静置3分钟后轻摇三下即可。
此茶中,覆盆子甘酸温,入肝肾经,含鞣花酸修复卵巢颗粒细胞,萼片中的木脂素可双向调节雌激素;干姜辛热,守而不走,所含姜辣素激活盆腔血液循环;大枣甘温,补脾生津,同时中和姜的燥烈之性;桑叶甘苦寒,清中有补,防止温补过甚生内热。
三、 外治法:通络祛湿,调和气血
1.艾灸治疗
心气通于夏气,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功能最强。在阳气最旺的夏季艾灸,将夏气与艾火的纯阳合在一起,双重阳气作用于人体病灶,可有效祛除寒湿、疏通经络。
尤昭玲教授推荐立夏节气在针灸专科医生指导下艾灸大椎、心俞、膏肓、气海、关元、足三里、涌泉等穴位,从而达到温阳祛寒、冬病夏治的目的。
2.足浴祛湿
中医认为,足为人之根。夏天泡脚,降火祛湿补气正当时。夏季暑多夹湿。脾恶湿,夏天人体阳气旺盛,用艾草等中草药,加水煎后兑入温水,然后进行泡洗,有助于祛除暑湿。
四、 起居情志调摄
1.夜卧早起,午间小憩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指出:“……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若逆夏气之时,则太阳不长,而心气内洞。此时应顺应昼长夜短的自然气候,可以比春天睡得稍微晚一点,但早起可以顺应阳气的升发,建议23点前入睡,早晨6-7点起床;11-13点心经当令之时,闭目养神15分钟以养气血。
2.适度运动,疏泄肝气
夏暑时节,气候炎热,人体能量消耗很大,此时运动应控制好强度与耐受力,避免运动过后出现“过汗伤阴、过汗伤阳”之忌。
尤昭玲教授推荐清晨练习八段锦“两手托天理三焦”,或傍晚散步至微微汗出,避免剧烈运动耗气伤津。同时,运动时应选择透气性好、能吸汗的衣服,避免湿气郁积,并注意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
立夏时节,又称“春尽日”,此时告别春天,开始夏天,万物至此皆长大。尤昭玲教授认为女性在盛夏将临时,无论是调经备孕,还是安胎养心,都要遵循“静养心神以制亢阳”的古训,以“清、调、养”为纲,借助传统中医智慧调和内外。
若出现持续不适,请及时就医辨证施治。愿每位女性顺应天时,以科学之道守护生命之花,以健康之姿拥抱盛夏芳华,静待丰收之喜!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游卉 刘未艾 刘梨 张紫娟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