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春光好,出游正当时。五一小长假里,大家是不是都在拥抱春日、放松身心了呀。
**长沙县人民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星沙院区)**在这里提醒大家,尽兴游玩的同时也要注意自身健康,注意预防以下疾病哦!
一、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媒介伊蚊(花斑蚊)叮咬在人群中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一般为1-14天,多为5-9天。夏秋季高发,各年龄段人群均易感,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临床表现为发热,伴有剧烈头痛,肌痛、关节痛等。
【健康提示】
出行前应先提前了解目的地疫情状况和疫情风险,避免前往疫情流行区,可适当准备防蚊灭蚊的用品,如灭蚊液、电蚊拍、灭蚊灯等,选择有安装蚊帐、纱窗的酒店入住,游玩期间建议穿长袖长裤,穿浅色衣服,在裸露的皮肤部位涂抹蚊虫驱避剂。家中及时清理积水,清理垃圾。返程后若出现疑似登革热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及时告知医生旅居史。
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新布尼亚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本病主要经蜱叮咬传播,人与人之间也可经直接接触患者血液、血性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传播,导致聚集性疫情发生。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起病急,重症患者病死率高。
【健康提示】
五一出游,不少小伙伴喜欢去空旷的草坪上搭棚露营,但其中也潜藏着风险。蜱虫多生活在草丛、灌木丛等地带,4-9月是蜱虫活跃期。各位小伙伴在遛狗、露营等户外活动时要特别注意,应穿长袖扎紧裤带,裸露的皮肤部位应涂抹蚊虫驱避剂,避免在同一个位置逗留过久,回家时查看身上或衣服上是否有蜱虫,一旦发现被蜱虫叮咬,切不可暴力拔出,可前往医院寻求医生帮助。
三、隐翅虫
又被称为“影子虫”、“青腰虫”, 属于昆虫纲鞘翅目隐翅虫科。隐翅虫并不螫人也不咬人,但它们的体内含有一种强酸性的毒素——隐翅虫素。当隐翅虫被拍打或压碎时,其体内的毒素会释放出来,接触到皮肤就会引发隐翅虫皮炎。接触毒液后数小时至2天内,局部会出现条状、片状或簇状水肿性红斑, 其上密集丘疹、水疱及脓疱,伴有明显的瘙痒和灼痛感。严重患者还会出现发热、头晕、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健康提示】
保持室内外卫生:定期清理家中的杂物和垃圾,防止蚊虫滋生。关灯睡觉:隐翅虫具有趋光性,晚上关灯睡觉可以减少飞入室内的机会。睡觉前检查床上是否有隐翅虫,确保睡眠环境的安全。采取驱蚊、虫措施。避免直接拍打:如果发现隐翅虫停留在皮肤上,千万不要直接用手拍打或捏碎它。正确的做法是轻轻吹走或用纸巾等物品将其赶走。到郊外游玩或从事户外活动时,尽量穿长袖衣裤和长裤,减少皮肤暴露的面积。
四、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等方式传播,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以发热、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手、足、臀部等部位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为主要特征。预后良好,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健康提示】
保持良好的家庭个人手卫生习惯,室内经常开窗通风,勤洗衣被,避免接触患儿,鼓励12月龄完成EV71疫苗全程接种。多喝水、关注患儿病情变化,如发现反复高热、精神差、嗜睡、烦躁不安、肢体抖动、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心跳加快、四肢发凉等需及时就诊。
五、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性胃肠炎
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感染是通过消化道传播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具有潜伏期短、环境抵抗力强、传播途径多样等特点,人群普遍易感。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等症状。除直接接触病例排泄物或呕吐物、污染的手或物品、呕吐的气溶胶外,还可以经受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
【健康提示】
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 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生吃海(水)产品,瓜果蔬菜类食用前要清洗干净。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及时、规范地处置呕吐物。
六、食源性疾病
随着气温回暖,湿度上升,各种细菌大量繁殖,各种野生植物和蘑菇破土而出,是“细菌性和植物性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且节假日期间,聚餐和在外就餐机会增加,食物中毒风险也相应增加。
【健康提示】
注意饮食安全,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原料;不吃未彻底煮熟的食物,不喝不干净的生水。外出就餐时,注意选择正规餐厅。外出郊游时不采摘、购买和食用不熟悉或者来历不明的“野菜、野果和野生蘑菇”。假期聚餐期间应避免暴饮暴食,注意保持平衡饮食,做到荤素搭配、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七、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原发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主要发生在儿童期,通过空气飞沫、直接或间接接触疱疹液传播。传染期通常从出疹前1~2天开始到所有皮损干燥结痂为止。大多数水痘患者可以自愈,症状严重的患者可出现皮肤感染、出血性水痘、肺炎、脑炎等。
【健康提示】
水痘患者应隔离至全部皮疹干燥结痂。患者房间应保持通风,做好房间物体表面的清洁和消毒。接触水痘患者时,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并严格执行手卫生。当然,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哦!
八、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传单”,是一种主要由EB病毒(一种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它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主要通过口口传播,如亲吻、共用餐具等。表现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皮疹等。传单为良性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
【健康提示】
避免口口传播:不要随意亲吻孩子,特别是口对口亲吻;避免共用餐具、水杯等。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定期清洁玩具、餐具等。增强免疫力:合理膳食,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九、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以空气飞沫及密切接触传播,以腮腺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区肿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可有病毒性脑炎、卵巢炎、睾丸炎、胰腺炎等并发症。
【健康提示】
最好的预防方法是按计划免疫时间和程序接种腮腺炎疫苗。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保持室内通风,外出回家、饭前便后及接触脏东西后要勤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均衡营养、足够休息、适量运动,增强身体免疫力。
十、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表现为发热、咽峡炎、草莓舌、口周苍白圈、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细小丘疹及疹退后明显脱皮等特征。猩红热一般预后良好。但若未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可出现风湿性心肌炎、关节炎、肾小球肾炎、中耳炎、脑膜炎、骨髓炎等。
【健康提示】
目前猩红热暂无疫苗预防。儿童机构出现猩红热病例时,对密切接触的儿童,需医学观察7天。在流行期间,儿童应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注意日常开窗通风和室内消毒,并且要注意个人卫生。
十一、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临床上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鸡鸣样吸气吼声为特征。病程可长达2~3月,故名“百日咳”。
【健康提示】
婴幼儿规范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是预防百日咳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年老体弱及婴幼儿尽量不到人员密集场所,室内经常开窗通风,勤洗手、适当锻炼、清淡饮食,提高自身抗病能力。对于确诊百日咳患儿呼吸道隔离至少有效抗菌药物治疗5天后,对于未及时给予有效抗菌药物治疗的患儿隔离期为痉咳后30天或发病后40天。
十二、结核感染
结核病俗称“痨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当患有肺结核的人咳嗽、打喷嚏或者大声说话时,就会把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喷到空气中。如果儿童不小心吸入这些飞沫,就可能会被感染。临床表现为咳嗽、间歇性或午后低热,伴夜间盗汗、食欲差、体重不增或下降、发育迟缓等。
【健康提示】
及时接种疫苗: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卡介苗,4岁前可补种。减少聚集:患者佩戴口罩,单独餐具;保持家庭环境的清洁和通风。增强免疫力:适度的体育锻炼,注意饮食营养和睡眠充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主动积极筛查:避免接触肺结核患者,如果发现有肺结核患者,要尽早进行结核病筛查,并自觉隔离
“五一假期,我们会重点关注这些虫媒传播类、呼吸系统类和消化系统类的发热性疾病”,长沙县人民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星沙院区)儿科主任何学华教授说,“我科将会安排非常有经验的儿科医护人员,对这些疾病进行24小时值守,并开辟快速就诊和住院的绿色通道,为孩子做好五一假期的保驾护航工作!”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长沙县人民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星沙院区)儿科 吴翠华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长沙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