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有没有这样的老人:曾经精明能干,退休后却判若两人?炒菜忘了放盐、出了门就找不到家、甚至叫不上亲人的名字……家人可能将这些变化简单归咎于“老糊涂”。但这可不是一句“老糊涂”可以解释,背后很可能是一种被称为“痴呆症”的疾病在悄悄作祟。那么,究竟什么是痴呆症?我们又该如何预防这种疾病呢?

痴呆症是以获得性认知功能损害为核心症状的一类综合征,阿尔茨海默病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当出现记忆力下降、性格改变、难以处理日常事务等情况时,您就需要提高警惕了。痴呆症不仅严重影响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也会给家属带来沉重的负担。

目前全球已有超过5500万痴呆症患者,然而痴呆症并非老年生活的必然结局。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贾建平教授团队针对近3万人开展了持续10年的跟踪调查研究,发现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延缓记忆衰退。您可能会问: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才叫健康生活方式呢?

一、规律运动

身体活动能够促进脑部血液循环,给大脑带来充足的“养料”,刺激神经细胞“生长”。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还是专门的体育锻炼,都能为脑健康带来益处。

体育锻炼形式多样,可依据自身喜好和需求选择有氧、抗阻和身心运动等方式。有氧运动是最常见的运动形式,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快走、慢跑和自行车都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您想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抗阻运动必不可少,爬楼梯、使用弹力带和哑铃等都是抗阻运动的代表;身心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舒缓心灵,您可以尝试一下太极拳、八段锦和瑜伽等运动,通过舒缓流畅的动作,达到身心平衡的状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除日常活动外,所有老年人应每周累积达到150min-300min中等强度(运动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4%至76%)或75min-150min高等强度(运动心率控制在(220-年龄)×77%以上)的体育锻炼。运动虽好,需注意安全第一,在身体耐受的范围内量力而行进行锻炼。运动前充分热身,运动后适时拉伸,避免运动损伤。

二、均衡饮食

食物中富含类胡萝卜素、维生素、多酚和-3脂肪酸等营养素,可改善身体代谢,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保护神经细胞。然而依赖单一营养素的效益有限。饮食模式强调特定的饮食组合,可以更大程度地发挥饮食对痴呆的预防效果,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MIND饮食正式这一理念的体现。MIND饮食综合了地中海饮食和DASH饮食的优势,已被证实在改善认知功能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MIND饮食提倡摄入足量蔬菜、水果、豆类、坚果和全谷物食物,其中浆果(草莓、蓝莓和黑莓等)因富含维生素、多酚和花青素等物质而被重点推荐;建议适量食用鱼类(尤其是深海鱼)和禽类;同时限制红肉、乳制品、煎炸食品和甜品的摄入;烹饪时则建议选择橄榄油替代其他油。此外,适量饮用葡萄酒也是一种健康的选择。

即使无法严格遵循这些健康饮食模式,也不必太过担忧。您可从简单改变开始:多吃蔬果、少吃糖、用好油,慢慢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三、认知刺激

我们的大脑拥有数百亿神经元,这些神经元通过突触相互连接传递信息,构成思考、学习和记忆的基础网络。而神经突触具有可塑性,经常给予大脑适度的刺激有助于强化神经网络连接,改善学习与记忆能力。

认知刺激的形式多样。您可以在闲暇时阅读报纸或书籍,写下自己的感想,锻炼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还可和家人一起进行数独、棋类和拼图等益智游戏,促进感情交流的同时也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此外,学习一门新语言,掌握一件新乐器,尝试绘画或摄影等也是很好的方式,既能给您的生活增添色彩,也能保持大脑活跃。

就像身体活动需要坚持,认知刺激也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坚持每周至少3次,每次至少30分钟的训练效果最佳。依据您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训练方式,持续为大脑“充电”。

四、社交活动

个人生活中少了与社会的“亲密接触”,容易引发孤独和抑郁等负面情绪,进而影响认知功能。研究发现社会孤立的个体罹患痴呆症的风险明显升高,因此促进老年人回归社会,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对实现健康老龄化至关重要。

多和老伴儿、子女和朋友保持联系,没事就聊聊天;也可以走出家门,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兴趣小组或其他社区活动,保持社交活跃,不仅可以丰富日常生活,还能认识更多新朋友,心情也会更舒畅。

当然,时代在进步,社交方式也随之升级。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社交机会,通过互联网开展线上社交活动越来越普遍。互联网社交参与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通过视频聊天、线上论坛或社交媒体,和远方的亲友“云”聚会,在足不出户的同时也能拥有“天涯若比邻”的温暖。

五、良好睡眠

当我们睡眠时大脑会启动“清洁模式”,清除白天工作产生的“垃圾”。睡眠障碍可能损害大脑的清洁能力,使代谢废物沉积进而损伤神经细胞。良好睡眠对维持脑健康至关重要。

睡眠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增加痴呆风险,每天6.5-7.5小时是理想的睡眠时长。然而很多老年人深受失眠或睡眠质量不佳的困扰,难以达到理想睡眠时间,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改善睡眠质量。

选择舒适的寝具;睡前远离咖啡因或酒精;减少夜间噪音和环境灯光;睡前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规律作息和饮食;坚持体育锻炼等改变可能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若通过上述方法仍然难以改善睡眠质量,也可以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痴呆并不是衰老的必然结果,“管住嘴、迈开腿、勤动脑、多社交、好睡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痴呆风险。痴呆预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健康的生活方式并非一朝一夕的改变,而是一场循序渐进的“革命”。从今天开始调整生活方式,让健康生活成为一种习惯。

如果您的家人出现认知功能显著改变、情绪行为明显改变等可疑症状,别犹豫,及时就医才是正解!

参考文献

[1] Jia J,Zhao T,Liu Z,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healthy lifestyle and memory decline in older adults: 10 year, population based,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BMJ,2023,380: e072691.

[2]中国老年护理联盟,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中南大学湘雅泛海健康管理研究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 认知衰退老年人非药物干预临床实践指南:身体活动[J]. 中国全科医学,2023,26(16): 1927-1937,1971.

[3] van den Brink A C, Brouwer-Brolsma E M, Berendsen A M, van de Rest O. The Mediterranean, 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 (DASH), and Mediterranean-DASH Intervention for Neurodegenerative Delay (MIND) Diets Are Associated with Less Cognitive Decline and a Lower Risk of Alzheimer’s Disease—A Review. Advances in Nutrition, 2019, 10(6): 1040-1065.

[4]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认知训练中国指南写作组. 认知训练中国指南(2022年版)[J]. 中华医学杂志,2022,102(37):2918-2925.

[5] Shen C, Rolls ET, Cheng W, et al. Feng J. Associations of Social Isolation and Loneliness With Later Dementia. Neurology. 2022 Jul 11;99(2):e164-e175.

[6]刘培培,赵镇雪,赵春善. 睡眠时间与老年痴呆发病风险的剂量反应Meta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24,27(5):622-627.

作者:

乔雨晨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护士长、主任护师

陈红 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硕士研究生

审核:唐芹 中华医学会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资深研究员,国家健康科普专家

出品:科普中国

本文封面图片来自版权图库,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来源: 科普中国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