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有自己的昼夜节律,白天心率快些,晚上就慢下来休息。但有3个时间段,心脏特别脆弱,一定要格外留意。

心脏的“生物钟”

1、晨起时

经过一夜的休息,咱们的心率本来比较慢,血液也相对黏稠,流动速度慢,这时候就容易出现血管栓塞。刚起床,交感神经还会异常兴奋,导致心率加快、血压上升,情绪也跟着激动起来。要是高血压、血脂异常的朋友着急忙慌地活动,很可能诱发心血管事件。

所以,早上醒来别急着起身,先在床上躺一会儿,缓缓神。接着喝杯温水,稀释一下血液。早餐也别吃太油腻、太咸的食物,血压高的人记得晨起后按时吃降压药。

泽桥原创 版权联系

2、上午9-11时

这段时间血压处于高值,交感神经兴奋,人容易激动亢奋,再加上肌肉处于灵活运动状态,多种因素凑在一起,血管里的斑块就变得不稳定,心绞痛、心梗等心血管病的发病风险直线上升。

午餐别吃得太撑,饭后出去散散步,最好能午睡半小时,让心脏歇一歇。

3、下午15-17时

经过一上午的忙碌,身体和大脑都累了,到了16时左右,血压又开始升高,一不小心就容易诱发心绞痛、心梗这些意外。

工作的时候,趁着间隙站起来活动活动,伸伸懒腰、踢踢腿。晚上吃饭也别暴饮暴食。

泽桥原创 版权联系

保护心脏的6个好习惯

1、饮食要控制好

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每天保证1斤蔬菜、半斤水果,主食也别总吃大米白面,可以掺点荞麦、红豆,或者用薯类、玉米替换一部分。

蛋白质也要吃够,像鱼类、鸡肉这些白肉可以适当多吃,牛肉等红肉就少吃点,还要保证蛋奶和豆制品的摄入。

最重要的是,盐一定要少吃,每天别超过5克。

2、睡眠要充足

研究发现,每晚睡不够7小时,心脏病、脑卒中的发病风险会蹭蹭往上涨。儿童要保证8-12小时,成年人7-8小时,老年人至少5-6小时。

泽桥原创 版权联系

3、运动很关键

像慢跑、太极、瑜伽这些有氧运动,能让心脏更有活力。每天锻炼半小时,每周至少3次。运动时要注意监测心率,别超过基础心率的20%,差不多每分钟120次左右。

4、水也得喝够

人一旦脱水,血液就会变黏稠,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成年人每天要喝1500-1700毫升的水,差不多5杯。不过心脏病人喝水别大口猛灌,要少量多次,肾功能不全的人喝水还得适当减量。

5、戒烟限酒

不管是一手烟还是二手烟,都会损害心血管健康,能戒就戒了吧。喝酒也得控制量,成年男性每天最好别超过25克(半两),成年女性别超过15克,每周酒精摄入量最好不超过100克。

泽桥原创 版权联系

6、保持好心态

长期压力大,身体里的压力激素就会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情不好的时候,试试深呼吸、冥想,或者打打八段锦、太极拳,能缓解压力,让心脏更舒服。

最后提醒大家,要是出现胸闷胸痛、无诱因的胃部不适、眼前发黑、心悸气促或乏力这些症状,一定要提高警惕,可能是心脏在发出危险信号。另外,像耳垂折痕、脖子变粗、脉搏紊乱、脚踝水肿、脚趾冰凉这些表现,也可能和心脏疾病有关,发现异常要及时就医。

来源: 泽桥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