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我腿疼得走不动了……”周一深夜,14岁的浩浩(化名)被父母搀扶着送进急诊室,他的双腿痛得像灌了铅,尿液呈现出骇人的酱油色。

据了解,三天前,这位初二男生在家进行运动锻炼,一口气做了200个深蹲。当天晚上,浩浩出现腿部疼痛、酸胀等症状,首先以为是运动后的正常反应,未引起重视,直到第三天后半夜疼痛加重不能忍受,小便尿色像浓茶一般......

心急如焚的父母赶忙带他来到医院,检查结果让所有人倒吸凉气:肌酸激酶严重超标,确诊“横纹肌溶解症”——一种可能引发肾衰竭的运动“隐形杀手”。

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一病室主任李志斌解释:“不是所有肌肉痛都是成长痛!这就像水管突然爆裂,肌红蛋白就像水泥块,正沿着肾小管慢慢凝结。如果再晚来一步,孩子可能需要透析。”

横纹肌溶解症,简单来说,就是横纹肌受损后,细胞内的肌红蛋白等物质释放到血液中,这些释放出来的肌红蛋白,一旦进入肾脏,极有可能堵塞肾小管,导致急性肾衰竭,严重威胁生命健康。

其实,像浩浩这样因运动不当引发健康问题的案例并非个例。很多人都误以为,只要运动就对身体有益,运动强度越大、时间越长,效果就越好。

但事实并非如此,尤其是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他们的肌肉、骨骼还未完全成熟,过度运动带来的伤害可能会影响一生。

经过72小时紧急治疗,浩浩的指标终于回落,尿液终于恢复清澈,一周后顺利出院。

青少年成高危人群?

医生坦言:“近几年,因健身挑战、体育加练、运动不当导致横纹肌溶解的青少年显著增加”,他们往往有三个共同点:

1.突击式运动(平时不练,突然高强度)

2.忽略补水(运动后尿量减少未警觉)

3.硬扛症状(把肌肉剧痛当“男子汉勋章”)

救命信号:记住1个原则

1个绝对警告:运动后出现茶色/酱油色尿必须立即就医!

给家长的急救锦囊

**1.****尿液观察法:**运动后6小时内尿液颜色加深,立即就医

**2.疼痛分级法:**无法上下楼,肌肉损伤已达危险级别

**3.黄金补液期:**发现症状后2小时内饮用500ml含电解质水

专家提醒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预防建议:

**1.避免过度运动:**锻炼时应循序渐进,避免突然增加运动强度或持续高强度运动。运动前要充分热身,并在运动后进行拉伸和放松。

**2.及时补充水分:**在运动后或高温环境下应定时补充水分,以避免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3.运动谨记“三不”:**不攀比数量、不忽视疼痛、不盲目模仿挑战。

**4.及时识别症状:**一旦出现肌肉疼痛、无力或尿色改变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并保留尿液样本(用干净瓶装)——这可能是诊断的关键证据,将为抢救争取黄金时间。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 周杜鹃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 周杜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