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油健康吗?
传统油脂的真像

猪油是中国传统饮食中常见的动物油脂,曾被视为“厨房必备”。然而,随着现代营养学的发展,猪油一度被贴上“不健康”的标签,甚至被许多家庭列入“黑名单”。近年来,关于饱和脂肪的争议再起,猪油又被部分人重新推崇为“天然好油”。究竟猪油是健康杀手,还是被误解的宝藏?本文为您解析。
PART.01
猪油的成分分析

猪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约99%),其中:
饱和脂肪酸(约占40%):以棕榈酸、硬脂酸为主,传统认为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单不饱和脂肪酸(约占50%):以油酸为主(与橄榄油类似),有助于调节血脂。
多不饱和脂肪酸(约占10%):含亚油酸等必需脂肪酸。
其他成分:少量维生素D、维生素E、胆碱等脂溶性营养素。
值得注意的是,猪油的饱和脂肪比例低于黄油(约60%),但高于大多数植物油(如大豆油约15%)。
PART.02
猪油的健康争议:
科学证据怎么说?

01
潜在风险:过量摄入的隐忧
心血管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饱和脂肪供能比不超过10%。长期过量摄入猪油可能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热量密度高:每克猪油含9千卡热量,过量食用易导致肥胖及相关代谢疾病。
02
被忽视的益处
耐高温稳定性:猪油烟点高达190℃,高温烹饪时不易产生反式脂肪酸和醛类致癌物,优于大豆油、葵花籽油等不耐热植物油。
营养功能:天然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和胆碱(支持神经功能)的膳食来源。
饱腹感强:适量摄入可延缓胃排空,帮助控制食欲。
PART.03
关键问题:如何科学看待猪油?

现代营养学认为,没有绝对“不健康”的食物,关键在于摄入量和整体饮食结构。2020年《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的Meta分析指出:用多不饱和脂肪(如鱼油、亚麻籽油)替代饱和脂肪可降低心血管风险,但若整体饮食均衡,适量摄入饱和脂肪(如猪油)并未显示显著危害。
适合人群:健康人群、低温地区体力劳动者、素食者(补充脂溶性维生素)。
需谨慎人群:高血脂、糖尿病患者,以及家族性心血管疾病高风险群体。
PART.04
健康使用猪油的4个建议

01
控制摄入量:
每日饱和脂肪摄入不超过总热量的10%(以每日2000千卡计,约22克猪油)。
02
搭配不饱和脂肪酸:
与富含Omega3(深海鱼、核桃)或Omega9(橄榄油)的食物同食。
03
烹饪方式优选:
更适合煎炸、爆炒等高温烹饪;凉拌或炖煮建议用植物油。
04
拒绝“隐形猪油”:
警惕糕点、酥皮点心中的混合油脂,可能含大量精炼猪油。
PART.05
结论:回归理性,平衡是关键

猪油并非洪水猛兽,其健康影响取决于食用量和使用场景。在摒弃“非黑即白”的饮食观念后,我们更应关注整体膳食模式:
地中海饮食式的多样性(搭配果蔬、全谷物、坚果);
控制加工食品(减少反式脂肪和添加糖);
结合个体健康状况灵活调整 。
来源: 福建省二院健康管理中心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