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岁的曾奶奶被诊断为 “右肩关节肩袖撕裂、右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术前,她右上肢无法抬高,夜间疼痛难忍,只能靠服用止痛药入睡。
在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骨伤科,通过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曾奶奶迎来了转机。术后,她的右肩关节活动明显好转,疼痛消失,重新恢复了正常生活。
A+B:曾奶奶,75岁,诊断为“右肩关节肩袖撕裂、右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C:术前右上肢无法抬高。
D:诊治后,右肩关节活动明显好转,疼痛消失。
为什么中药内服能缓解肩关节疼痛?
肩关节是人体最灵活且活动频繁的关节,复杂的解剖结构使其易因劳损出现疼痛等问题。中药内服在治疗肩关节疼痛方面疗效显著。它通过抗炎、改善循环和调节免疫等机制发挥作用。中医依据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针对不同证型选用不同方剂。
比如,风寒湿痹导致的肩痛,可选用独活寄生汤来祛风湿、止痹痛;外感风寒侵袭,肩部拘急疼痛时,桂枝加葛根汤能解肌发表、舒筋活络;肩部痛有定处、瘀血阻滞的,身痛逐瘀汤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研究表明,中药内服具备抗炎、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微循环、缓解疼痛等多重功效。
中医特色外治法有哪些独特疗效?
中医外治法因其独特的疗效和较少的副作用,在临床治疗肩痛广泛应用。目前,医院常用中医外治法包括针灸疗法、推拿按摩、拔罐疗法、艾灸、中药外敷等。
通过刺激穴位和局部组织,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炎症和疼痛,或者通过推拿、小针刀等方法,直接松解肩关节周围粘连的软组织,缓解肩关节疼痛。治疗期间需配合功能锻炼,促进康复,对皮肤敏感者,需谨慎使用拔罐、中药外敷等方法。
1、针灸疗法
取穴:常用肩井、肩髃、肩贞、曲池、合谷等穴位。
作用:疏通经络、活血止痛、缓解肌肉痉挛。
2、推拿按摩
手法:包括揉法、按法、拿法、摇法等,以松解粘连、改善关节活动度。
作用:舒筋活络、缓解疼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3、拔罐疗法
方法:在肩部及周围穴位进行拔罐,常用留罐、走罐等。
作用:祛风散寒、活血化瘀、缓解疼痛。
4、艾灸疗法
方法:在肩部穴位(如肩髃、肩井)进行艾条灸或温针灸。
作用:温经散寒、通络止痛,尤其适用于寒湿型肩周炎。
5、中药外敷
常用药物:川芎、红花、当归、桂枝等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的中药。
作用:通过皮肤吸收药物成分,直接作用于患处,缓解疼痛和炎症。
6、小针刀疗法
方法:结合针灸和微创手术,松解粘连组织。
作用:直接解除软组织粘连,改善关节活动度。
微创关节镜疗法为何备受青睐?
关节镜技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方法,广泛应用于肩关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相比传统开放手术,关节镜治疗具有显著优势,以下是其主要特点:
1、微创性
切口小:关节镜手术仅需几个5-10毫米的小切口,减少了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创伤小:避免了传统开放手术的大范围切开,术后疼痛轻,恢复快。
疤痕少:小切口愈合后疤痕不明显,美观性更好。
2、精准诊断与治疗
高清视野:关节镜配备高清摄像头,可清晰显示肩关节内部结构,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病变。
直接操作:在直视下进行手术操作,精确处理病变组织,减少误伤风险。
多功能性:可用于多种肩关节疾病,如肩袖损伤、肩关节脱位、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等。
3、恢复快
术后疼痛轻:微创手术对软组织损伤小,术后疼痛明显减轻。
住院时间短:通常只需住院1-2天,甚至可在门诊完成手术。
康复迅速:患者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
4、并发症少
感染风险低:小切口和微创操作降低了术后感染的风险。
组织粘连少:对周围组织损伤小,减少了术后粘连的可能性。
出血少: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少,降低了输血需求。
谭旭仪副主任医师介绍,曾奶奶显著疗效,正是医院骨伤科在肩关节疼痛治疗领域,中西医协同发力的生动体现。我院骨伤科作为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始终秉持 “中西医并重,宜中则中,宜西则西,中西医协同” 理念,采用多元化手段,精准诊断、精心施治,为众多患者解除病痛,重塑健康生活。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骨伤病研究室 沈运赋 谢芳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Wx)
来源: 沈运赋 谢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