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男性平均寿命比女性低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涉及多种因素,包括生活方式、工作环境、社会压力等。女性平均寿命的优势并非偶然,而是生物学优势、健康行为模式、社会角色差异及资源分配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实在婴儿出生的时候,女婴存活率高于男婴,而在接下来的发展过程中,女性也有很多的优势。
具体为什么女性的平均寿命高于男性?今天来聊聊。
01,女性的寿命长于男性
这个基本上是没争议的,随便举个例子:2016年,nature有篇有意思的文章《evidence for a limit to human lifespan
》,通过计算的办法来论证人类极限寿命的问题,结论是人类寿命上限是120岁。
这是里面的图,红色是女性。
这百年来,人类的寿命极限记录也是女性保持着,而且对男性形成了绝对的压制。
事实,不仅如此,在相当多的疾病里,女性都要比男性抵抗力强,比如:癌症!
02,生理结构:脆弱性的“身体密码”
我之前介绍过这个研究。相对于女性,男性易感性,癌症患者更容易死亡!我们可以看到下图中,男女癌症的发病数和死亡数基本上呈现同步的趋势,但是,男性相对于女性,更容易死亡。如下图所示:男女的发病数差异(蓝色箭头)和死亡数差异(红色箭头)呈现显著差异
大体上,男性癌症的发生/死亡比例(I/M)大概是女性的2倍左右。这种差异也许是女性更加长寿的原因之一,躲避死亡是长寿的重要机制之一。
此外,诸多疾病里,女性都呈现低于男性的特点,诸如心血管疾病等。所以,男性应该更要注意身体,爱护自己!那么,到底什么原因导致了女性在这些方面更强大?目前有很多解释。
03,先天条件的“基因博弈”
关于女性优势男性劣势的解读,有很多理论,常见的包括:
**1)性染色体。**女性个体有两条 X 染色体,而男性只有一条。由于“X 染色体失活”机制,雌性细胞中只有一条X 染色体是有活性的(剂量补偿效应),而这条染色体可能来自父本也可能来自母本,这意味着雌性个体细胞只要其中一个来源的X 染色体保持正常就可以保证细胞的正常功能,这也是雌性具有一定生存优势的潜在原因之一 (Christensen, et al. 2001);
**2)端粒消减。**虽然,在出生时男女的端粒长度并无显著差异,但在衰老过程中,男性的端粒消减速率要快于女性 (Rehm, et al. 2007; Barrett and Richardson 2011)。
**3)疾病影响。**如心血管疾病、中风,作为当前主要的致死性疾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要低于男性,并且发病时间也晚于男性 (Appelros, et al. 2009; Maas and Appelman 2010; Beltrán-Sánchez, et al. 2015);
4)一些社会性因素
**a,社会压力。**男性承担比女性更大的社会压力,男性的工作强度,以及身心健康都受到了很多的抑制,这使得男性总体上对抗癌症的能力有所削弱。
注意:这是一种相关性描述,而非实验上的证据。从外界压力到细胞反应之间有巨大的鸿沟。
**b,不良的生活习惯。**吸烟和饮酒是癌症的重要风险因素,而男性在这两方面都要高于女性,因此,也是引发癌症的一个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男性寿命劣势并非单一因素导致,而是先天条件与后天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来源: 李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