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伏贴是什么

炎炎夏日,当阳光洒满大地,万物生长茂盛,各大中医院如火如荼开展的“三伏贴”疗法充分展现了中医智慧的独特光彩。三伏贴是中医独有的外治疗法,蕴含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三伏贴疗法是指趁夏季三伏天最热、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机,驱散体内的寒邪,增强机体抵抗力的中医外治法,通过特定的药物贴敷在人体穴位上,就像给身体穿上了一层无形的防护服,起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这句话揭示了中医对季节与人体健康之间紧密联系的认识。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也说:“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将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三伏贴正是这种智慧的体现,它在疾病尚未出现时,就采取行动,预防疾病的发生,或在疾病初期,采取预防措施,预防疾病加重。

二、三伏贴的适应证

三伏贴常用的药物包括壮阳补阴、益气活血、温经通络、引邪外出的药物,目的是增强人体正气,驱除邪气。那三伏贴主要适用于哪些疾病呢?

想象一下,三伏贴就像是一位全能的健康守护神,它适用的疾病范围广泛,包括但不限于:

  1.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就像给呼吸系统穿上了一层防护衣。

  2.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让“胃痛君”和“腹泻君”不再光顾。

  3. 骨关节疾病: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让关节疼痛不再是难题。

  4. 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让女性朋友告别每月的“痛苦时刻”。

  5. 儿科疾病: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消化不良,守护孩子的健康。

  6. 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皮肤病……三伏贴就像是一位全能的医生,哪里需要它,它就去哪里。

三、三伏贴怎么贴

三伏贴因其操作简便而受到许多家庭的青睐,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三伏贴的敷贴方法、敷贴时段及常用的穴位选择。

首先,找到准确的穴位,清洁皮肤,然后贴上药物。一般来说,成人每贴保留4-6小时,儿童时间减半,根据身体反应适当调整时间。

穴位的选择是三伏贴疗效的关键。常用的穴位包括具有治疗和保健作用的穴位,如足三里、三阴交、大椎、中脘等。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症状选择不同的穴位,如呼吸系统疾病选择膻中、天突、大椎等穴位,就像给呼吸系统装上了一个“空气净化器”。消化系统疾病如脾胃不适,我们可选择神阙、足三里、中脘等,有效缓解胃痛、消化不良,让“胃痛君”和“腹泻君”无处遁形。

三伏贴虽然好,但也不是人人都能用。对于哮喘、慢性支气管急性发作期、艾滋病、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等特殊病种患者严禁使用。对药物过敏、孕妇、特殊病种的小伙伴也要慎用哦。敷贴期间,生冷、辛辣的食物要忌口,局部也要防水。如果贴了之后觉得痛或者皮肤过敏,赶紧停用,严重了要赶紧去看医生。

三伏贴的具体时间每年会根据农历的节气来确定,通常在夏至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三个庚日之间,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

1.初伏:夏至后的第一个庚日,通常在7月中下旬。

**2.**中伏:夏至后的第二个庚日,通常在7月底到8月初。

**3.**末伏: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通常在8月中上旬。

三伏贴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具体实践,它结合了中医的经络学说和四时阴阳理论,通过在特定的时期使用特定的药物和穴位,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三伏贴这一传统疗法因其简便有效依然熠熠生辉于服务大众健康。希望更多人了解并受益于这一中医智慧的结晶,让健康与我们相伴,享受夏日的温暖拥抱。

(本文图片素材来自网络)

撰稿:肖孟霞/刘迈兰

审稿:郝洋/郭盛楠

排版:李述东

来源: 中国针灸学会科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