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盎然,万物萌发,但昼夜温差大、冷热交替的气候特点也让春季成为面瘫(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高发季节。
近期,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科接诊的面瘫患者明显增多,其中不乏因忽视早期症状或误信偏方,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导致恢复缓慢甚至留下后遗症的患者。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科朱伟主任将从“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三个关键环节入手,带您科学认识面瘫,守护面部健康。
早发现:警惕这些“不对劲”的预警信号
面瘫并非毫无征兆,多数患者在发病前1—3天会出现以下“蛛丝马迹”:
1.耳后隐痛:患侧耳后或颈部轻微胀痛,常被误以为是“落枕”;
.2味觉异常:突然感觉舌头前半部味觉减退,喝水发苦 ;
3.眼睛干涩:一侧眼睛闭合无力,晨起时眼睑有分泌物堆积;
4.面部僵硬:刷牙时嘴角漏水,鼓腮时漏气,照镜子发现鼻唇沟变浅;
红色警报:若同时出现肢体麻木、言语不清、头晕头痛,需立即就医排除脑卒中!
早治疗:黄金72小时,中西医结合事半功倍
面瘫发病后的72小时内是干预黄金期,及时治疗可显著缩短病程。
1. 西医急救方案
抗病毒+激素:针对病毒性面瘫(如贝尔氏面瘫),早期使用阿昔洛韦联合泼尼松,抑制病毒复制并减轻神经水肿。
营养神经:甲钴胺、维生素B1等口服或注射,促进神经修复。
2. 中医针灸特色疗法
针灸通过调节局部气血、改善微循环,被《中国面神经诊疗指南》列为推荐疗法。临床数据显示,发病3天内针灸介入的患者,康复率显著提高:
急性期(1—7天):以远端取穴为主(如合谷、足三里),配合患侧翳风穴浅刺,避免强刺激加重水肿。
恢复期(2-4周):采用“透穴刺法”(如地仓透颊车、阳白透鱼腰),结合电针疏密波刺激肌肉收缩。
顽固期:加用维生素B12穴位注射(颊车、下关)或艾灸、热奄包等祛风散寒。
早康复:主动训练+科学护理,加速恢复
面瘫康复需“医患配合”,居家做好以下3件事至关重要:
1. 面部肌肉功能训练(每日3次,每次10分钟)
抬眉训练:用手指轻轻将患侧眉毛向上推,保持5秒。
闭眼训练:用指尖辅助患侧眼睑闭合,防止角膜干燥。
鼓腮训练:紧闭双唇鼓气,增强口轮匝肌力量。
2. 居家护理要点
防风保暖:洗脸用温水,外出戴围巾或口罩,避免冷风直吹。
热敷理疗:40℃热毛巾敷患侧耳后乳突区,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饮食调理:饮食均衡,补充维生素B族,忌生冷、辛辣,多吃山药、红枣、鲈鱼等健脾养血食物。
3. 避免三大误区
误区1:“针灸越疼效果越好” → 急性期应轻刺激,过度强刺激可能加重炎症。
误区2:“症状消失就能停药” → 神经修复需持续营养支持,需遵医嘱巩固治疗。
误区3:“患侧多按摩能恢复快” → 错误手法可能导致肌肉痉挛,建议先咨询医生。
春季防面瘫:护脸三招要记牢
**1. 防风邪:**晨练戴帽子,避免车窗、窗户冷风直吹面部。
**2. 强体质:**早睡早起,常练“叩齿吞津”(补肾固本)或八段锦。
**3. 调情绪:**春季肝气易郁结,保持心态平和,避免焦虑诱发免疫力下降。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科朱伟主任医师提醒:面瘫不可怕,误诊误治才伤身!记住:“发现异常速就医,三天内治是关键,中西结合疗效好,主动训练防后患”。这个春天,让我们用科学方法守护面部健康,笑迎每一缕暖阳!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科 徐湾 罗玲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徐湾 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