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至,昼夜均,万物生。这一节气气温的波动与湿度的变化,给关节健康埋下了隐患。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关节运动医学团队带头人苏新平教授与罗海恩主任介绍,春分时节,关节疾病容易复发或加重,采用中西医结合的防护方法往往能事半功倍,通过 “外调筋骨、内养气血”,可以实现对关节的长效保护。
一、春分气候对关节有哪些影响?
春分时节,冷暖气流交替频繁,湿度增加,这使得关节极易受到寒湿的侵袭。低温与高湿会刺激关节滑膜,使其分泌异常,进而诱发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病症。
数据显示,春分后的两周内,门诊关节疼痛患者增加了约 20%,中老年人群表现得尤为明显。久坐以及运动不当的人群,关节负担本身就重,更需要警惕 “节气病” 的叠加效应。
二、西医防护:科学运动+精准干预
罗海恩主任关节运动医学团队,以 “预防 - 康复” 为核心,提出了春季关节养护策略。
1、关节运动医学方案
动态热身:每天进行 10 分钟的关节拉伸,比如膝关节屈伸、踝关节旋转等动作,以此增强韧带弹性。
肌力训练:靠墙静蹲,每组保持 30 秒,每天进行 3 组,强化膝关节稳定性。
2、物理防护
遇到寒潮时,使用关节保暖贴,同时要避免空调直吹关节部位。
3、药物与器械干预
高风险人群:例如有风湿病史的人,可以遵照医嘱服用氨糖软骨素,以此保护关节软骨。
关节肿胀者:采用超声波治疗,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肿胀。
数据监测预警:记录疼痛指数、运动强度等数据,分析早期病变风险。
三、中医养生:节气调护与筋骨同养
苏新平教授融合《黄帝内经》中 “春养肝,肝主筋” 的理论,提出春分关节养护体系:
1、食疗固本
驱寒湿:食用生姜红枣粥(生姜 5 片、红枣 10 枚),起到温中散寒的作用。
补肝肾:喝黑豆炖牛骨汤(黑豆 50g、牛骨 500g),滋养筋骨。
忌寒凉:尽量少食冷饮、海鲜,防止脾胃受损。
2、经络调护
穴位按摩:每天按揉膝眼穴(膝盖凹陷处)、阳陵泉(小腿外侧)各 3 分钟,以疏通经络。
艾灸温经:每周进行 2 次艾灸足三里(膝下四指处),温补阳气。
3、起居顺应节气
夜卧早起:顺应春分昼夜等长的规律。
午间小憩:午间休息 20 分钟,缓解关节疲劳。
四、中西协同:破解关节养护难题
团队创新推出 “三阶防护法”,充分结合中西医优势:
第一阶段(易感期):运用西医运动医学提升关节耐受力,借助中医食疗增强体质。
第二阶段(发作期):通过西医药物控制炎症,利用中医针灸缓解疼痛。
第三阶段(康复期):依靠西医康复训练恢复功能,借助中医八段锦巩固疗效。临床验证,该模式使患者复发率下降了 35%,生活质量评分提升了 42%。
五、春分护关节小妙招
1、晨起三动作
踮脚尖:激活小腿肌肉,为关节提供支撑。
屈膝蹲坐:增强膝关节灵活性。
踏步扩胸:促进全身气血流动。
2、午间穴位操
拇指按压:用拇指按压足三里穴,顺时针揉按 36 次。
双手热敷:双手搓热后敷在膝盖上,重复 5 遍。
晚间泡脚方:用艾叶 10g 加上红花 5g 煮沸,用来泡脚 20 分钟,以此驱寒湿。
专家提醒
罗海恩主任团队提醒:关节健康至关重要,节气养护宜早不宜迟。运动医学让关节活动起来,中医调理让关节温暖起来,中西合璧的防护体系,既能抵御气候冲击,又能修复关节内在损伤,能够为全年龄段人群提供可持续的健康方案。让我们用科学的方法顺应节气变化,让关节在春风中稳健地保持健康。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骨伤三科(关节外科) 张道伟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Wx)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