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全部
视频
图文
图片
挂图
音频
电子书
活动
科普号
普通用户
科普员
科普号
管理员
登录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客服中心
首页
业务中心
资源中心
素材中心
管理中心
国家应急科普库
资源套餐
数据排行
科普中国网
科普中国资源服务首页
>
图文列表
>
图文详情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银龄健康丨老年康复训练(疾病、意外与注意事项)之意外篇
科普吉林
上传时间:2025-03-17
扭伤
肌肉
骨折愈合
骨关节疾...
收藏
图文简介:
银龄健康丨老年康复训练(疾病、意外与注意事项)之意外篇
▏
老年人骨折康复训练
骨折愈合不同阶段训练要点:
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且渐进的过程,通常可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每个阶段的康复训练要点都有所不同,需要根据骨折愈合的程度和身体恢复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
1.骨折愈合初期
一般是骨折后的 1 - 2 周。此时骨折部位刚刚进行了固定处理,断端还不稳定,主要的康复训练目的是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肿胀,防止肌肉萎缩。肌肉等长收缩训练是这一阶段的主要训练方式,患者可在不移动骨折部位的前提下,进行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运动。以腿部骨折为例,患者可用力绷紧大腿肌肉,保持 5 - 10 秒后放松,重复进行,每组 10 - 15 次,每天进行 3 - 4 组。这种训练方式能够增强肌肉的张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消肿和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同时,要注意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在这个阶段,应避免骨折部位的负重和过度活动,以免影响骨折愈合。
2.骨折愈合中期
大致在骨折后的 2 - 6 周。随着骨折部位骨痂的逐渐形成,骨折端相对稳定,康复训练的重点可逐渐转向增加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在继续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的基础上,可开始进行骨折部位相邻关节的主动或被动活动。如上肢骨折患者,可进行手指、手腕的屈伸活动,以及肘关节的屈伸活动;下肢骨折患者,可进行踝关节的背屈、跖屈活动,以及膝关节的屈伸活动。活动范围应逐渐增大,但要避免引起疼痛和骨折移位。每个关节活动 3 - 5 次,每天进行 2 - 3 组。还可适当增加一些助力运动,如借助康复器械或他人的帮助进行关节活动,以进一步提高关节的活动度。
3.骨折愈合后期
一般在骨折 6 周以后。此时骨折部位已基本愈合,骨痂坚固,康复训练的主要目标是恢复肢体的正常功能,提高运动能力。关节活动训练可进一步加强,逐渐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和活动强度。除了进行主动关节活动外,还可进行抗阻训练,如使用弹力带、哑铃等器材进行肌肉力量训练。以肩部骨折为例,患者可进行肩部的外展、内收、前屈、后伸等抗阻训练,每个动作进行 3 - 5 组,每组 8 - 12 次。
通过抗阻训练,能够有效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和肢体的运动能力。同时,可进行一些功能性训练,如上肢骨折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如穿衣、洗漱、写字等;下肢骨折患者进行步行训练,从借助助行器或拐杖行走逐渐过渡到独立行走。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和受伤。
▏
常见骨折部位康复训练
不同部位的骨折由于其解剖结构和功能特点的差异,康复训练也具有各自的特点和注意事项,下面以髋部骨折和上肢骨折为例进行详细分析。
1.髋部骨折
髋部骨折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多由跌倒等原因引起,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行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对于髋部骨折患者,在骨折愈合初期,即术后或受伤后的 1 - 2 周内,主要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患者可进行臀部肌肉、大腿肌肉和小腿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如用力收缩臀部肌肉,保持 5 - 10 秒后放松,重复进行,每组 10 - 15 次,每天进行 3 - 4 组。同时,要注意保持患肢的正确体位,防止髋关节内收、内旋,可在两腿之间放置一个软枕,使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
在骨折愈合中期,即术后或受伤后的 2 - 6 周,可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训练。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髋关节的屈伸活动,从较小的角度开始,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开始时,可由康复治疗师或家属协助进行被动屈伸活动,每个动作重复 3 - 5 次,每天进行 2 - 3 组。随着恢复情况的改善,可逐渐过渡到主动屈伸活动。还可进行膝关节和踝关节的主动活动,以促进下肢关节的功能恢复。
在术后或受伤 6 周以后,可进行负重训练和步态训练。在医生确认骨折愈合良好后,患者可在助行器或拐杖的辅助下逐渐进行部分负重训练,从较轻的重量开始,逐渐增加负重。如先在助行器的帮助下,将部分体重施加在患肢上,每次持续 1 - 2 分钟,每天进行 3 - 4 次。随着肌肉力量和关节稳定性的提高,逐渐过渡到完全负重。步态训练也是这一阶段的重要内容,患者要注意纠正异常步态,保持身体平衡,步伐均匀。可在平坦的地面上进行步行训练,逐渐增加步行的距离和速度。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防止跌倒,可在有人陪伴的情况下进行训练。
2.上肢骨折
上肢骨折在老年人中也较为常见,常见的有肱骨骨折、尺桡骨骨折等,会影响上肢的正常功能,如抓握、抬举等。在上肢骨折愈合初期,即骨折后的 1 - 2 周,主要进行手指的屈伸活动和上肢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患者可进行握拳、伸指等动作,每个动作重复 10 - 15 次,每天进行 3 - 4 组。同时,进行上肢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如用力收缩上臂肌肉,保持 5 - 10 秒后放松,重复进行,每组 10 - 15 次,每天进行 3 - 4 组。通过这些训练,能够促进手部血液循环,防止手部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在骨折后的 2 - 6 周,可逐渐增加腕关节和肘关节的活动度训练。先进行腕关节的屈伸、旋转活动,每个动作重复 3 - 5 次,每天进行 2 - 3 组。然后进行肘关节的屈伸活动,开始时可由他人协助进行被动活动,逐渐过渡到主动活动。还可进行一些简单的上肢力量训练,如使用较轻的哑铃进行上肢的抬举练习,每组 5 - 8 次,每天进行 2 - 3 组。
在骨折6 周以后,可进行更全面的上肢功能训练。除了继续加强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训练外,还可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如穿衣、洗漱、吃饭、写字等,以提高上肢的实际功能。对于需要进行精细动作的老年人,如绘画、编织等,还可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如使用筷子夹取物品、用手指进行拼图等,以提高手部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力和疲劳,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增加训练强度。
▏
关节扭伤康复训练
1.崴脚康复训练方法
崴脚,即踝关节扭伤,是老年人常见的意外受伤类型之一。在崴脚后的康复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方法对于恢复踝关节的功能至关重要,需依据不同阶段采取相应措施。
在急性期,通常是崴脚后的 72 小时内,处理原则为休息、冰敷、加压包扎和抬高患肢。休息能够避免受伤关节进一步损伤,减少疼痛和肿胀加重的风险。冰敷可使局部血管收缩,降低出血和渗出,减轻肿胀和疼痛。一般建议每隔 1 - 2 小时冰敷 15 - 20 分钟,注意冰袋不可直接接触皮肤,以免冻伤。加压包扎可使用弹性绷带适度包扎受伤部位,起到减轻肿胀和提供支撑的作用,但要注意包扎不能过紧,否则会影响血液循环。抬高患肢能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将患肢抬高至高于心脏水平,如在脚下垫一个枕头。
急性期过后,即 72 小时之后,进入恢复期,此时可逐渐开始康复训练。踝关节活动度训练是恢复功能的重要环节,让脚面上抬、下压,上抬到最大限度时保持 5 秒,再下压到最大限度保持 5 秒,反复训练,每组 10 次,每天进行 3 组。还可进行足内翻及外翻运动,同样在达到最大限度时保持 5 秒,反复多次。随着恢复情况的改善,可增加踝关节的环转运动,以进一步提高关节的活动范围。这些训练能够有效预防周围组织粘连,恢复踝关节的正常活动功能。
力量训练对于增强踝关节的稳定性和预防再次扭伤具有重要意义。在康复后期,当踝关节的活动度有一定恢复后,可进行提踵训练,即双脚站立,缓慢抬起脚跟,再缓慢放下,每组 10 - 15 次,每天进行 3 - 4 组。也可以进行单脚站立训练,从单脚站立 3 - 5 秒开始,逐渐增加站立时间,每个脚各进行 3 - 5 次,每天进行 2 - 3 组。通过这些力量训练,能够增强踝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提高关节的稳定性,降低再次扭伤的风险。在整个康复训练过程中,都应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个人的恢复情况调整训练强度和进度。
2.其他关节扭伤康复要点
膝关节扭伤在老年人中也较为常见,康复训练要点与崴脚有一定的共性,但也有其独特之处。在扭伤初期,同样需要抬高患肢,进行冰敷以消肿。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是初期的重要训练内容,患者可仰卧位,伸直膝关节,用力收缩大腿前方的股四头肌,保持 5 - 10 秒后放松,每组 10 - 15 次,每天进行 3 - 4 组。这有助于增强股四头肌的力量,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
在恢复中期,可使用弹力带、毛巾等进行轻度的膝关节抗阻训练。如将弹力带固定在脚踝处,进行膝关节的屈伸运动,每组 8 - 12 次,每天进行 2 - 3 组。还可以练习半蹲、深蹲动作,每组 5 - 8 次,每天进行 2 - 3 组,以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站立位重心转移训练也很重要,患者双脚站立与肩同宽,缓慢将重心向一侧移动,再移回中心,然后向另一侧移动,每次持续 1 - 2 分钟,每天进行 3 - 4 次,通过这种训练可以提高膝关节的平衡能力和稳定性。当恢复到一定程度时,可在支具保护下脱拐行走。
肩关节扭伤康复训练的重点在于恢复肩关节的活动度和肌肉力量。在扭伤初期,应适当休息,减少肩部活动,可使用三角巾悬吊患肢,减轻肩部的负担。随着疼痛和肿胀的减轻,可开始进行简单的肩部摆动练习,患者站立位,身体前倾,患肢自然下垂,前后、左右摆动上肢,幅度逐渐增大,每组 10 - 15 次,每天进行 3 - 4 组。
在恢复期,可进行爬墙训练,患者面对墙壁站立,双手沿墙壁缓慢向上爬行,尽量抬高上肢,每次停留 1 - 2 分钟,每天进行 3 - 4 次,以增加肩关节的前屈和外展活动度。还可进行拉毛巾训练,患者双手握住毛巾两端,患侧手在上,健侧手在下,通过健侧手的力量拉动毛巾,使患侧上肢做内收、外展和后伸运动,每组 8 - 12 次,每天进行 2 - 3 组,有助于恢复肩关节的功能。在整个康复过程中,无论是哪种关节扭伤,都要密切关注身体反应,避免过度训练导致二次损伤,若出现疼痛加剧、肿胀加重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图片源自网络)
作者 | 寒梅
执业药剂师,就职于知名国家三甲医院三十余年,拥有丰富医护经验。曾多次代表院方外出交流学习,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方面专家,拥有国家级营养师资质,科普爱好者。
初审 | 陈嘉琦、李书豪
复审 | 魏星华
终审 | 韩永林
▏
关节扭伤康复训练
1.崴脚康复训练方法
崴脚,即踝关节扭伤,是老年人常见的意外受伤类型之一。在崴脚后的康复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方法对于恢复踝关节的功能至关重要,需依据不同阶段采取相应措施。
在急性期,通常是崴脚后的 72 小时内,处理原则为休息、冰敷、加压包扎和抬高患肢。休息能够避免受伤关节进一步损伤,减少疼痛和肿胀加重的风险。冰敷可使局部血管收缩,降低出血和渗出,减轻肿胀和疼痛。一般建议每隔 1 - 2 小时冰敷 15 - 20 分钟,注意冰袋不可直接接触皮肤,以免冻伤。加压包扎可使用弹性绷带适度包扎受伤部位,起到减轻肿胀和提供支撑的作用,但要注意包扎不能过紧,否则会影响血液循环。抬高患肢能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将患肢抬高至高于心脏水平,如在脚下垫一个枕头。
急性期过后,即 72 小时之后,进入恢复期,此时可逐渐开始康复训练。踝关节活动度训练是恢复功能的重要环节,让脚面上抬、下压,上抬到最大限度时保持 5 秒,再下压到最大限度保持 5 秒,反复训练,每组 10 次,每天进行 3 组。还可进行足内翻及外翻运动,同样在达到最大限度时保持 5 秒,反复多次。随着恢复情况的改善,可增加踝关节的环转运动,以进一步提高关节的活动范围。这些训练能够有效预防周围组织粘连,恢复踝关节的正常活动功能。
力量训练对于增强踝关节的稳定性和预防再次扭伤具有重要意义。在康复后期,当踝关节的活动度有一定恢复后,可进行提踵训练,即双脚站立,缓慢抬起脚跟,再缓慢放下,每组 10 - 15 次,每天进行 3 - 4 组。也可以进行单脚站立训练,从单脚站立 3 - 5 秒开始,逐渐增加站立时间,每个脚各进行 3 - 5 次,每天进行 2 - 3 组。通过这些力量训练,能够增强踝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提高关节的稳定性,降低再次扭伤的风险。在整个康复训练过程中,都应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个人的恢复情况调整训练强度和进度。
2.其他关节扭伤康复要点
膝关节扭伤在老年人中也较为常见,康复训练要点与崴脚有一定的共性,但也有其独特之处。在扭伤初期,同样需要抬高患肢,进行冰敷以消肿。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是初期的重要训练内容,患者可仰卧位,伸直膝关节,用力收缩大腿前方的股四头肌,保持 5 - 10 秒后放松,每组 10 - 15 次,每天进行 3 - 4 组。这有助于增强股四头肌的力量,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
在恢复中期,可使用弹力带、毛巾等进行轻度的膝关节抗阻训练。如将弹力带固定在脚踝处,进行膝关节的屈伸运动,每组 8 - 12 次,每天进行 2 - 3 组。还可以练习半蹲、深蹲动作,每组 5 - 8 次,每天进行 2 - 3 组,以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站立位重心转移训练也很重要,患者双脚站立与肩同宽,缓慢将重心向一侧移动,再移回中心,然后向另一侧移动,每次持续 1 - 2 分钟,每天进行 3 - 4 次,通过这种训练可以提高膝关节的平衡能力和稳定性。当恢复到一定程度时,可在支具保护下脱拐行走。
肩关节扭伤康复训练的重点在于恢复肩关节的活动度和肌肉力量。在扭伤初期,应适当休息,减少肩部活动,可使用三角巾悬吊患肢,减轻肩部的负担。随着疼痛和肿胀的减轻,可开始进行简单的肩部摆动练习,患者站立位,身体前倾,患肢自然下垂,前后、左右摆动上肢,幅度逐渐增大,每组 10 - 15 次,每天进行 3 - 4 组。
在恢复期,可进行爬墙训练,患者面对墙壁站立,双手沿墙壁缓慢向上爬行,尽量抬高上肢,每次停留 1 - 2 分钟,每天进行 3 - 4 次,以增加肩关节的前屈和外展活动度。还可进行拉毛巾训练,患者双手握住毛巾两端,患侧手在上,健侧手在下,通过健侧手的力量拉动毛巾,使患侧上肢做内收、外展和后伸运动,每组 8 - 12 次,每天进行 2 - 3 组,有助于恢复肩关节的功能。在整个康复过程中,无论是哪种关节扭伤,都要密切关注身体反应,避免过度训练导致二次损伤,若出现疼痛加剧、肿胀加重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图片源自网络)
作者 | 寒梅
执业药剂师,就职于知名国家三甲医院三十余年,拥有丰富医护经验。曾多次代表院方外出交流学习,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方面专家,拥有国家级营养师资质,科普爱好者。
初审 | 陈嘉琦、李书豪
复审 | 魏星华
终审 | 韩永林
来源: 吉林科普微窗
科普中国系列品牌网站
新华网科普中国频道
人民网科普中国频道
学习强国科普中国频道
科普中国要闻解读
科普中国直播系列
入驻科普号
心理服务科普基地建设
把科学带回家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蝌蚪五线谱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
中国宇航学会
蒲公英医学情报总局
消防先生
老爸评测
阮光锋营养师
植物人史军
中国兵工学会
饮食参考
混知
合作机构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
国家岩矿化石标本资源共享平台
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
中国数字科技馆
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
中国气象频道
深圳科博会
中国联通沃家电视
中国家电网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基因农业网
CNTV-未来电视
CIBN
更多
联系我们
电话/TEL
4006790966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招贤纳士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423号 京ICP备16016202号-40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