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婷 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李方洁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主任医师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诊断与治疗体系。其中,舌诊作为中医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直观性和丰富的信息含量,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观察舌头的颜色、形态、舌苔的厚薄等特征,中医能够洞悉患者体内的健康状况,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中医认为,舌头是人体内脏的“外候”,能够反映全身脏腑的气血盛衰、津液盈亏及邪气的性质与部位。这一理念基于中医的全息理论,即人体任何一个局部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整体的信息。

在舌诊中,医生主要关注两个方面:舌质和舌苔。舌质主要反映气血的盛衰和脏腑的虚实,通过观察舌头的颜色(如淡红、鲜红、青紫等)和形态(如胖大、瘦薄、裂纹等),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体质类型和病理变化。舌苔则主要反映病邪的性质和病情的深浅,通过观察舌苔的颜色(如白、黄、灰、黑等)和厚薄(如薄苔、厚苔、无苔等),可以进一步了解病邪的寒热属性及病情的轻重缓急。

此外,中医还根据舌头的不同部位划分了相应的脏腑归属,如舌尖代表心肺,舌中代表脾胃,舌根代表肾,舌边代表肝胆等。这种划分有助于医生更精确地判断病邪所在的脏腑位置,为治疗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除了常规的舌质和舌苔观察外,中医舌诊还有一些特殊的观察技巧,其中之一就是观察舌头底下的络脉。舌头底下有两条络脉,正常时隐隐可见或基本看不到。如果舌下络脉特别充盈甚至怒张,可能表示身体有明显的瘀血。这种瘀血现象在老年人中尤为常见,与心脑血管病、动脉硬化等疾病密切相关。通过观察舌下络脉的变化,医生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瘀血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发生或发展的目的。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此外,在舌诊过程中,患者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比如,饮食会影响舌头的颜色,吃了某些食物(如枇杷、桑葚等)后会使舌头变色;光线条件也会影响舌象的观察结果,自然光线下观察舌象最为准确;同时,患者在伸舌头时要尽量放松舌头和口腔肌肉,以保证舌象的自然状态。

常见舌象分析

1.舌头红:舌头红一般代表体内有热或火。然而,具体情况还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分析。如舌头红且有津液,可能只是体内初步有热;若舌头红且干燥无津,可能是热伤津液的表现;若舌头深红且几乎无舌苔,则可能是阴虚火旺的症状。因此,在处理舌红问题时,医生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辨证施治。

2.舌头发白:舌头发白以虚证为主,常见于虚寒或气血亏虚的患者。这类患者往往伴有头晕、气短、神疲乏力等症状。中医认为,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亏虚则会导致机体功能下降、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治疗舌头发白时,医生需注重补益气血、温阳散寒等治法。

3.舌头青紫:舌头青紫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舌象,可能代表热极或寒极以及瘀血等多种病理状态。热极时舌头青紫且干燥无津;寒极时舌头青紫但润滑有津;瘀血时则常伴有瘀斑和脉象涩等症状。因此,在治疗舌头青紫时,医生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因病机进行辨证施治,以达到活血化瘀、温阳散寒或清热泻火等目的。

4.舌头胖大有齿痕:舌头胖大且有齿痕通常与体内湿气过重有关。湿气重会导致脾胃运化功能下降、气血流通不畅等问题。因此,在治疗这类舌象时,医生需注重健脾祛湿、行气活血等治法,以帮助患者恢复脾胃功能和气血流通状态。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