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此时气温逐渐回升,但冷暖交替频繁,湿度增加,关节问题高发。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关节外科团队提醒您:关节养护需顺应节气变化,结合中西医优势,科学调理,方能预防疾病,促进康复。
惊蛰节气如何呵护关节健康?
惊蛰时节,阳气升发,但“倒春寒”现象仍频发。中医认为,关节疾病多与“风、寒、湿”邪侵袭有关。
现代医学研究亦证实,气温波动会导致关节周围血液循环变化,加重关节炎、风湿病等患者的疼痛与肿胀。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关节外科罗海恩主任介绍,此时关节养护需兼顾“保暖”与“祛湿”,避免过度活动或久坐不动,中西结合可科学应对气候变化,告别关节疾病烦恼。
一、中医调理:内外兼修,调和气血
1. 饮食调护:温补祛湿,健脾益气
生姜红枣粥:生姜温中散寒,红枣补气血,适合关节畏寒者。
薏米赤豆汤:薏米利湿,赤豆健脾,可缓解关节肿胀。
忌寒凉:避免冷饮、生食,减少海鲜等高嘌呤食物摄入。
2. 经络养护:针灸推拿,疏通经络
艾灸关元穴(肚脐下3寸):温补肾阳,增强关节抗寒能力。
推拿膝眼穴(膝盖两侧凹陷处):促进膝部气血流通,减轻疼痛。
苏新平教授建议:每周1—2次专业推拿,配合热敷,效果更佳。
3. 运动养生:动静结合,强筋健骨
八段锦“双手托天理三焦”:舒展脊柱,缓解颈肩压力。
太极拳“云手式”:增强下肢稳定性,预防关节损伤。
注意:避免剧烈运动,晨练宜在日出后进行,以防寒邪侵袭。
二、西医康复:精准干预,科学管理
1. 物理治疗:针对性训练改善功能
关节拉伸训练(每日10分钟):增强韧带弹性,降低僵硬感。
肌力训练(如股四头肌强化):稳定关节,减轻承重压力。
设备辅助:红外线理疗、超声波治疗,促进炎症消退。
2. 药物与监测:个体化方案
非甾体抗炎药:急性发作期遵医嘱使用,控制疼痛。
氨糖软骨素:补充关节润滑成分,延缓退化。
定期检查:监测风湿指标、骨密度,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生活调整:细节决定健康
鞋具选择:穿软底鞋,减少关节冲击力。
坐姿改良:办公时膝盖略高于髋关节,以防腰椎受压。
湿度控制:室内保持50%湿度,避免潮湿环境。
三、中西协同:优势互补,提升疗效
1. 急性发作期:西医抗炎镇痛(如冰敷、药物)快速缓解症状,中医针灸缓解局部疼痛。
2. 慢性调理期:中药调理体质(如黄芪补气),西医康复锻炼恢复功能。
3. 预防阶段:中医饮食+运动增强体质,西医监测预警风险。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关节外科团队提醒:**个性化方案是关键。关节养护需根据体质、病情制定个性化方案。例如,风湿患者重在祛湿散寒,骨关节炎患者侧重软骨保护。定期与医生沟通,结合节气变化调整治疗细节。如惊蛰后逐步增加户外活动量,但需注意防晒与防风。
惊蛰时节,关节养护需顺应自然规律,融合中西医智慧。通过科学饮食、适度运动、精准治疗,方能筑牢关节健康防线。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骨伤三科 张道伟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张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