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锻炼方式里,走路凭借简单易行、性价比高的优势,成为许多人的健身首选。大量研究显示,每日适当增加走路步数,不仅能增强身体素质,还对延长寿命有积极作用。
不过,不少人也心存疑虑:多走路会不会损伤膝盖?走多少步既能达到锻炼效果,又能避免伤害膝关节呢?
最佳步数出炉:
每天走这个步数,最利于保护膝关节
2025年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研究团队在《风湿病年鉴》上发表了一项极具价值的研究,深入探究了“每天走路步数与膝关节骨关节炎”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最终精准找到了最利于预防膝关节疾病的步行量。
研究结果表明,每日行走大概8000步是最适宜的。这样的步行强度与数量,不但能有效增强肌肉力量,让关节稳定性更上一层楼,还能显著减轻关节所承受的压力。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一旦步数超过8000步,对关节的好处便不会继续增加了。
膝关节骨关节炎作为极为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病变,也就是人们日常所说的膝关节骨质增生、长骨刺之类的情况。而目的性步行,其定义为步伐频率达到每分钟 60 步及以上的步行活动,这类步行通常具有明确的计划,是目标导向型的。这么看来,往后要是打算把走路当作锻炼方式,还是得适度增大步幅、提高速度,同时务必避免过度运动,以免适得其反。
每天锻炼走8000步,
“性价比”确实高
江苏省中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孙鲁宁曾在其公众号发文指出,走路并非步数越多越有益,需根据个人情况而定,适度运动才最为适宜。对于平时运动量较少的人群而言,过量走路极易引发膝盖损伤与疼痛。尤其是部分肥胖人群,由于体重较大,关节本就容易受到磨损。若走路过多,关节磨损程度加剧,便会导致膝关节疼痛。
除了考量对膝关节的影响,还有研究充分表明,每天行走 8000 步有着诸多显著益处:
1.大幅降低死亡风险:2022 年,《柳叶刀 - 公共卫生》发布的一项研究成果,精准确定了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每日最佳步行步数。
其中,1****8 至 60 岁的人群,每日行走 8000 至 10000 步时,在降低死亡风险方面获益最为显著;60 岁以上人群,每日行走 6000 至 8000 步为最佳选择。
而在 2023 年,《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发表的研究也指出,坚持多走路对延长寿命具有积极意义。多走路之所以能降低死亡风险,与多种生理调节机制相关。例如,走路能有效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加速血液循环,从而对心脏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同时,走路还能增强心肺功能,对血压、血糖、胆固醇水平进行有效调节,改善情绪状态,增强认知能力,提升记忆力,优化睡眠质量,强化身体协调能力与平衡感,全方位提升心血管健康和整体身体素质,大大降低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多种严重疾病的发病几率和死亡风险。
2.有效降低高血压:2021 年,《临床高血压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参与者坚持快走 3 个月后,大部分人的血压平均下降了 2 至 3 毫米汞柱。特别是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每天坚持快走 4000 至 8000 步,能够有效降低血压,达到较为理想的降压效果。
3.降低 6 种慢性病风险:2022 年,《自然・医学》刊登的一项研究成果指出,每天步行 8000 多步,能够显著降低 6 种常见慢性病的发生风险,这些疾病包括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肥胖症、2 型糖尿病、高血压、胃食管反流病以及重度抑郁症。
每天下午6点后走路锻炼,
健康益处最大
走路锻炼是一种极为便捷的运动方式,不受场地和时间的过多限制,随时随地都能开展。要是你打算专门抽出固定时间进行锻炼,更建议选在每天下午 6 点之后。
2024 年发表于《肥胖》期刊的一项研究表明,一天当中,下午 6 点以后是最佳运动时间,在这个时段运动,最有助于降低血糖。同时,这个时间段运动对健康的益处也是最大的,能够将心血管疾病、微血管疾病以及全因死亡风险降至最低。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梅雨在 2024 年医院公众号发文介绍,走路属于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每次锻炼时长建议保持在 30 - 40 分钟,这样能有效锻炼心肺功能和关节。
平常正常走路时,步频大概是每分钟 80 - 100 步,而在锻炼时,步频可以适当加快,大约维持在每分钟 100 - 120 步,步幅也应更大一些。另外,走路锻炼前一定要进行热身活动,锻炼时要注意摆臂,并且要挑选合适的鞋子,以此来避免受伤。
来源: 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