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平日里喜欢打麻将

甚至为此经常熬夜

3月3日

“女生经常熬夜打麻将患上耳石症”

冲上热搜引发热议

25岁的小李(化姓)酷爱打麻将,还经常熬夜打。去年她就开始出现一过性天旋地转、恶心呕吐的情况,十分难受,但休息了一段时间后,症状又有所缓解,因此也没放在心上。近日,小李的“眩晕症”再次发作,不仅眩晕、胸闷,连路都走不了。

经医生诊断,小李患上了耳石症。了解到其发病前后的经历,医生表示,这可能与她长时间熬夜打麻将、疲劳有关。经过医师和机器设备的复位后,小李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耳朵里的“小石头” 为什么会移位导致眩晕?

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指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头位时出现的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和眼震。

耳石症最典型的症状为眩晕,这种眩晕感往往在体位改变(尤其头部)时出现,且多数情况下仅持续几秒到几十秒,一般不会超过1分钟。另外还有部分人会出现恶心、呕吐,头重脚轻、漂浮感、平衡不稳感以及振动幻视等。

耳石脱落的原因通常与内耳器官老化、钙代谢异常、维生素D缺乏、骨质疏松、雌激素缺乏、高尿酸等有关。治疗方法就是通过复位术,将脱落的耳石,重新“归位”。

春天,尤其3月份左右是耳石症高发期

古语云:“春气者,诸病在头”。临床数据和医学研究均显示,春天,尤其是3月份左右,是耳石症高发期。

这个现象可能与日照时间、激素波动等因素有关,经过一整个冬天,人们接受日晒的时间偏短,造成体内维生素D含量不足,引发耳石症。

理论上,任何能导致耳石脱落的因素,都可能诱发耳石症。比如激素水平变化,血压、血脂波动等,这些因素可使内耳供血不足,进而引发耳石症。

出现4个症状需高度警惕:
耳石症导致的晕,可以从这几点鉴别:

1、良性,即有自限性,一周左右可自行缓解,但头晕恶心的过程很痛苦,外出有跌倒风险;

2、阵发性,即每次发作持续几秒或数十秒,很少超过1分钟;

3、位置性,即头一动就晕,比如早晨起床时,半夜翻身时,躺下的一瞬间,抬头、低头时出现晕感,而头部静止时晕感消失;

4、眩晕,即晕的感觉是天旋地转,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走不成路。

低头族、熬夜党易“中招”

耳石症在40~60岁的人群内多发,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耳石症已经悄悄“盯上”了年轻人,其中熬夜党、低头族等都是高发人群。

医生解释:“这可能是大家处于压力之下、睡眠不好、过度疲劳,长期不良的生活状态,使内耳的小动脉容易痉挛、缺血,从而增加耳石症发生的概率;再加上不良姿势低头打麻将、玩手机,加重内耳血管痉挛,使耳石更易脱落而致病。”

预防耳石症,建议大家要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起床、翻身时不宜过快,不要长时间伏案工作或一直低头打麻将、玩手机。另外耳石症容易因快速头位变化而诱发,所以在做弯腰、起卧、转头等动作时,不宜过大过猛。

对于长期眩晕的人,如果每次眩晕发作都与体位改变有关,还伴有视物旋转或晃动感,很有可能是耳石症。应到正规医院的眩晕诊治中心检查就诊,一经确诊,尽早治疗。

来源: 福建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