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日是第26次全国“爱耳日”,今年“爱耳日”活动主题是“健康聆听 无限沟通”。
耳朵“嗡嗡响”“吱吱叫”,耳鸣带来的“吵闹”让不少人备受折磨。如今,随着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节奏的改变,耳鸣变得常见且多发。
中医是如何看待耳鸣的?有什么方法可以缓解耳鸣?一起来听听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博士生导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朱镇华的说法。
一、什么是耳鸣?
耳鸣是指人们在没有任何外界声源刺激条件下所产生的耳内或颅内的异常声音感觉,如自觉耳内有蝉鸣声、风声、电流声等单调或混杂的响声,但实际上周围环境中并无相应的声音。耳鸣只是一种主观感觉,既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也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二、中医如何看待耳鸣?
在中医看来,耳与肾、脾、肝、心、肺等脏腑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耳朵功能的正常有赖于五脏整体的协调配合。
▲ 肾为先天之本,主要功能为藏精,肾之精气上通于耳,若肾精充沛,则听觉聪敏,如《灵枢·脉度》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因此临床上常见到老年人因肾精逐渐损耗而出现耳鸣及听力下降。
▲ 脾为后天之本,是人体的气血生化之源,脾所化生的气血为“清阳”,清阳上升滋养耳窍,是耳朵发挥正常听觉的必要条件。
▲ 肝的主要功能是主疏泄,依赖于肝正常疏泄、条达,肾精方可上升滋养耳窍,脾胃所化生的气血才升运行上达耳窍而为听。
▲ 心的主要功能是藏神,耳的听觉是心神活动的体现。若心肾不交,水火不济,则神不守舍,夜寐不安,导致出现耳鸣、耳聋。
▲ 肺脏肃降功能的正常才能源源不断的产生肾精,因此肺为肾之母,同时肺带动心火下降与肾相交,水火相济,肾精才能上通于耳,让耳朵发挥正常功能。
病因:
从中医的角度分析,耳鸣病因主要为饮食不节、睡眠不足、压力过大等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实者多因风邪侵袭、痰湿困结或肝气郁结所致,虚者多因脾胃虚弱、心血不足、肾元亏损所致。
朱镇华主任医师提醒,在治疗耳鸣时,一定要经过正规中医师详细辨证之后,明确病因,对症下药。
三、中医缓解耳鸣小妙招
1、导引按摩
▲鸣天鼓法:调整呼吸,将两手掌心紧贴于两外耳道口,使外耳道口暂时处于封闭状态,两手指放于枕部,食指叠于中指上,食指从中指上滑下,轻轻扣于脑后枕部。左右手各叩击24次,再用两手同时叩击48次,每日3次。
▲营治城郭法:以两手按压耳轮,一上一下摩擦,每次15分钟,每天1~2次。
▲鼓膜按摩法:两手用食指插入外耳道口,使其塞紧外耳道,轻轻按压1-2秒,再放开,一按一放,如此重复20次。
2、改善耳鸣的食疗方
▲猪肾粥:猪肾脏1对,粳米150克。将猪肾去臊腺洗净,切成细丁,和粳米一起煮成粥,加葱白2根。每日早晚温热服食。
本方具有补肾健脾益胃功效,适于中老年腰膝酸软、头晕眼花、耳鸣耳聋。
▲莲肉红枣扁豆粥:莲肉10克,红枣10枚,白扁豆15克,粳米100克。常法煮粥,每日早晚温热服食。
本方中莲肉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养心安神。红枣、扁豆、粳米健脾益气,共成粥品具有益精气、健脾胃、强智力、聪耳目的作用。适合于脾胃不足。少气懒言,体倦无力,听力下降,耳内虚鸣者。
▲党参枸杞羊肉汤:材料:党参30克,枸杞子20克,山茱萸20克,杜仲15克(或巴戟天20克),羊肉100克,加清水1000ml,文火煲至250ml,饮汤吃羊肉。
功效:对治疗脾肾亏虚型的感音神经性耳鸣耳聋,动则气促,肢倦,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等症状的患者较合适。
▲田三七煲鸡:母鸡肉500克,三七4克。将鸡肉洗净,三七磨成粉。大火将水烧开,加入鸡肉煮3~5分钟,然后将鸡肉取出,移到炖盅内,于小火上炖至鸡肉熟透。加入三七敲碎或者三七粉及适量的葱、食盐、味精调味后即可食用。
功效:对改善感音神经性的耳鸣耳聋,或伴头痛,头晕,手脚麻木,胸闷心悸的患者较合适。
来源: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