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又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其来历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古人认为,龙是天子的象征,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农历二月初二前后,正是惊蛰节气,经过冬眠的龙在这天被春雷惊醒,标志着春季的到来,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一、传统习俗

  • 祭祀龙神

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其目的是祈求雨水普降,消除虫害,五谷丰登。

  • 剃头

二月二这天民间一直有“理发去旧”的说法。为孩子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叫“剃龙头”,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

  • 引龙回

二月二正是惊蛰前后,百虫萌动,疾病易生,人们也期盼“龙抬头”出来镇住毒害虫。所以,有的地方过“龙抬头”,有“引龙回”的习俗。在炕头、水缸等地方,用灰洒在地面上,始终绵延到屋子外面,防治百虫侵害,保佑身体健康。

二、传统食物

  • 饺子

饺子有的形似元宝,有的形似耳朵,龙抬头这天吃饺子称之为"食龙耳"。"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在"龙抬头"这天,讲究吃"肉菜饺子",即馅中有肉又有菜,取"肉菜"之谐音"有财",寄语新年财源滚滚之意。饺子皮里也可掺杂蔬菜汁,比如菠菜汁,养生又健康。

  • 春饼

立春之日讲究吃春饼,而过二月二同样讲究吃春饼,立春吃春饼叫做"咬春",而二月二吃春饼则叫做咬"龙鳞",是因春饼圆且薄的形状好似鳞片而得名。二月二吃春饼的习俗源于清代,饼内卷入酱肘子、猪头肉、樟茶鸭等肉食以及韭菜、萝卜、豆芽等蔬菜。

  • 炸油糕

在北京、天津等一些地区,人们有在春龙节这天吃油炸糕的习俗,称之“食龙胆”。油炸糕色泽金黄,被称作龙胆是很形象的。做法是把黍子碾成黄米,再把黄米磨成面,即成黄米面,由黄米面做成的黄米糕具有“黄、软、筋、香”四大特点,吃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素糕”,二是“油炸糕”。

三、养生小百科

  • 二月二梳头养生

1、脾胃不好:多梳前发际线。胃经经过此部位,在发际线上下一寸左右的部位来回多次梳理,可以缓解胃肠不适。

2、体质差、易感冒、容易失眠:着重梳头部正中的督脉和膀胱经区域,即从前额正中央沿头部中线梳到头后枕部,可以前后往复地梳。多梳此部位可以通经络、调气血、振奋阳气,使外邪不易入内,内邪得以祛除。

3、有头晕、后头痛的人:着重梳头后侧枕部区域促进脑供血,缓解不适。

4、有肾虚、高血压、头顶痛:着重梳头顶部(百会穴)区域。百会穴是全身阳经和督脉阳气交汇处,常梳可以疏通经络,提升阳气。

5、有偏头痛、胁肋部胀痛:可着重梳头部两侧。头部两侧是胆经、三焦经循行的部位,经常梳能够疏通肝胆气滞,缓解疼痛。

二月二不仅是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中国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对生活美好愿景的体现。在这个春意盎然的日子里,愿每个人的生活都能如龙般腾飞,充满活力和希望。

来源: 河北省健康科学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