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里,可能藏着的秘密
2025年2月,欧盟正式批准将一种名为“黄粉虫”,俗称的面包虫的幼虫粉末加入面包、果酱等日常食品中,最高添加比例可达4%。这一决定看似挑战了传统的饮食文化,但背后也是一场关于可持续发展和蛋白质危机的科学博弈。
也许我们会联想到电影《雪国列车》中的“蟑螂蛋白糕”。。。但现实生活中,虫粉面包的诞生亦并非横空出世,而是科学与食品工程师为地球未来设计的一种“复合营养”。
一、虫粉入食:欧盟的审批背景
1.从宠物饲料到人类的餐桌
面包虫,学名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并非一个新的物种,长期以来,面包虫就被用于鱼、鸟等的饲料。研究表明,黄粉虫的蛋白质含量极高,且氨基酸组成接近人体需求,易被消化吸收。2017年,瑞士率先批准其作为人类食品;2021年欧盟允许其以干燥的形式销售;2025年1月,欧盟进一步批准其粉末形态可加入部分食品,但要求标签明确标注“含昆虫成分”。
2.环保与营养的双重驱动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数据显示,每生产1公斤的牛肉需消耗1.5万升水和8公斤饲料,而同等重量的昆虫仅需4000升水和2公斤饲料,且蛋白质的含量更高。从碳排放角度看,昆虫养殖的碳排放仅为传统畜牧业的0.05%,几乎可忽略不计。
此外,科学研究发现,面包虫富含维生素D3,对钙吸收和神经传导至关重要。
3.需进行的科学评估
在批准面包虫粉末作为食品添加剂之前,欧盟进行了严格的安全性评估。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确认,经过紫外线处理的黄粉虫粉末在提议的使用条件下是安全的。紫外线照射处理不仅消除了潜在的微生物风险,还能增强面包虫粉末中的维生素D3含量。此外,相关法规要求食品标签必须明确标注含有“UV-treated Tenebrio molitor larvae powder”,并注明可能引发过敏反应。
二、科学视角:虫粉的“硬核优势”
A.蛋白质的“隐形冠军”
黄粉虫幼虫的蛋白质含量高达50%-70%,且氨基酸组成接近人体需求,消化吸收率超过90%。其不饱和脂肪酸比例优于红肉,还含有几丁质(俗称的甲壳素),可增强免疫力。
B.科学技术“驯服”后的昆虫
欧盟要求虫粉必须经紫外线灭活处理,灭活病原微生物,并做成粉末状以消除视觉上的冲击。其添加比例控制在4%以内(面包)和3.5%(蛋糕),以确保风味不受影响。实验显示,烘焙后虫粉甚至能释放类似坚果的香气。
三、虫食文化:从“猎奇”到日常
1.全球食虫传统
在中国云南的“食虫节”、泰国街头的炸蟋蟀、墨西哥的蚂蚁卵酱、还是餐桌上那一盘油炸知了猴……全球已有至少20亿人将昆虫纳入自己的日常饮食。明朝《本草纲目》也记载了70余种可食用昆虫的药用价值。
2.日常生活中也会有的-“被动吃虫”?
这是一个冷知识:我们每年可能通过大米、面粉等无意中摄入约1斤昆虫或虫卵。许多国家的食品标准允许微量昆虫残留,因为它们难以完全剔除且无害健康。
四、争议与挑战,亦是科学的两面
Ⅰ.过敏的风险与标签上的透明
比如欧盟的规定,虫粉食品需标注过敏提示,因部分人群可能对甲壳类(如虾蟹)过敏原交叉反应。
Ⅱ.接受与技术的考量
据市场调查显示,仅57%的欧洲消费者愿意尝试昆虫食品,其余认为“更适合宠物”。阿姆斯特丹大学团队也正研发“隐形昆虫蛋白”,通过3D打印将其融入植物肉,以减少感官排斥。
最后:面包虫虫粉背后的食物观
虫粉面包的争议,本质上犹如一场“可持续发展”与“文化惯性”的碰撞。如同,当我们在接受油炸知了猴或五香蚕蛹时,更知道及时处理黄曲霉素污染的花生或发霉的大米和馒头一样。科学,并不会强迫所有人去接受虫粉,它仅仅是提供了一种选择的可能:即在资源有限的星球上,每一口食物也能有着自己的故事。
参考资料:
1.欧盟批准经紫外线处理的全黄粉虫粉末作为新型食品投放市场https://commerce.ah.gov.cn/ggfw/gpmyyWTOsw/jqgz/122698231.html
2.欧盟批准“虫粉”入面包!要吃虫子了?昆虫蛋白究竟有哪些营养? https://news.qq.com/rain/a/20250216A02U9Y00
3.欧盟评估家蟋蟀粉作为新型食品的安全性 https://news.foodmate.net/2024/07/693911.html
4.昆虫蛋白革命?欧盟批准“虫粉”入面包,营养专家看好其前景 https://news.qq.com/rain/a/20250214A07KGM00
5.欧盟批准将虫子粉末放入面包、果酱等食品中,最高含量可达4%,欧洲人的天塌了 https://news.qq.com/rain/a/20250223A06NAY00
6.欧盟允许将这种虫磨成粉做食物 以减少食物消耗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MFDV1PK0534MI66.html
来源: 紫龙科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