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世界,时下最热门、最前沿的话题,非AI(人工智能)莫属。“诞生”于杭州深度求索人工智能基础技术研究有限公司的DeepSeek-R1大语言模型,一经亮相便惊艳业界,春节期间爆火,激起一波波巨大的AI风浪。知名学术期刊《自然》于近日发文称,在解决科学问题方面,DeepSeek-R1这类模型展现出超越早期语言模型的能力,具有科研应用潜力。

DeepSeek让科研人员“如获至宝”?科研人员用它做研究靠谱吗?

“博士生”DeepSeek,如何搞科研?

“铁轨裁霞,云路横秋,故驿换妆。忆髫年跋涉,长龙喘月;寒窗负箧,孤雁披霜。”

这两句词,发布在甬江实验室功能材料与器件异构集成研究中心负责人、研究员万青的朋友圈里。如此语句优美、引经据典,你能看出它是用DeepSeek写的吗?

除了化身诗人,DeepSeek也是万青工作中的得力助手。万青所研究的类脑神经形态器件课题,少不了与AI打交道。他之前就一直在使用AI,如今从其他AI转用起了DeepSeek 。“它的推理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很强,搭的PPT框架十分有逻辑。”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计算机视觉团队助理研究员张家豪的核心研究课题是机器人装备设计,平时就会借助DeepSeek来写代码。机器人要应用在农业、化工业等多个领域中,如何能与自动化行业更好地结合?张家豪认为DeepSeek也起到了很好的提示作用。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蒋超则直接将DeepSeek当作“交叉学科顾问”,“虽然它不能在某一个领域做到像我们一样强,细节上也有所欠缺,但它涉猎的每一个领域,也能达到博士二、三年级的水平,是名副其实的全才。”

在白马湖实验室智慧火电团队研究员高鹏程看来,DeepSeek作为开源大模型的标杆,对传统火电行业起到了显著的赋能作用。这里的“开源”并非开源节流,而是指开发软件的源代码能够被大众使用与修改。“火电领域对数据安全要求极高,将DeepSeek在厂侧做私有化部署,可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控性,既提升了生产运营的智能化水平和效率,又不用担心数据泄露。”高鹏程解释道。

“答非所问”是科研中“灵光乍现”的秘诀?

在科研中遇到不会的问题,AI会“撒谎”吗?

其实,即使是看似“绝顶聪明”的AI,也难逃“幻觉”的困扰。万青解释:“AI幻觉指的是AI生成看似合理但实际不准确或虚假的信息。”

AI幻觉可能会产生较大影响。在法律领域,它可能引用虚构的法律条文和案例。在新闻领域,它可能生成虚假新闻,扰乱信息传播秩序,进行错误的舆论引导。“之前在科研中使用DeepSeek时发现,生成的参考文献看似‘有模有样’,但实际找到那篇文献,就会发现‘驴唇不对马嘴’,是在生搬硬套。”万青说道,“但此时再在这个基础上去修改,发挥人的作用,效率就不只是事半功倍了。”

AI如同一把“双刃剑”,这些“无中生有”反而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发现。万青在最近的试验当中深有体会,“我把脑海中非常模糊的想法,用五、六个主题词表达出来,并向DeepSeek提问,它就真的生成了一篇具有论文框架的文章,给我带来了不少启发。”

在蒋超看来,AI聊天机器人除了会说谎,还对提问的精确度和深度有较强的依赖。人人都能使用AI、向AI提问,但如何提问成为了科研领域里的重要课题。

“‘在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微生物起着什么作用?’当我提出这种宽泛的问题,它就只会回答一些如降解微生物、生物吸附与固定的传统答案。但如果我具体去问的话,它就会提出一些有趣的,甚至可能之前没有人做过的思路。”蒋超认为,会给DeepSeek提问题,是当下科研人员应当具备的关键能力。

风口浪尖上,AI for Science是大势所趋

人工智能自面世以来,从未像今天这样站在人类科技进步的风口浪尖。以DeepSeek为代表的AI是否能取代真人,胜任科研岗位?

“不会!”面对这个问题,高鹏程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对于这个问题,其他几位专家不约而同地表示认可。虽然AI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生成式AI凭借其惊人的创造力,不断刷新人们的认知,但其技术依旧有限。“不局限于DeepSeek,AI的知识面的确广,但是它依旧缺乏创新性,它们的思考能力是基于各个数据理论的,当遇见没有参考可依据的问题,也是无法回答的。”张家豪说道。

此外,虽然以DeepSeek为代表的AI功能强大,但它仍然是一种工具,完全依赖它来阅读或写作并不靠谱,其结果仍然需要人来判断对错及优劣,以及其是否符合预期。

AI无法取代科研工作者,但AI似乎从未离科研如此近过。2024年的诺贝尔奖将AI推到了科学舞台的中央,正在重塑世界的AI,尤其是在科学探索和创新的范式上,掀起了新的浪潮。

“长期来讲,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AI4S)肯定是趋势,” 高鹏程解释道,“AI会越来越多地融入到工作当中,深刻地影响着科研。” AI for Science是指利用AI的技术和方法,去学习、模拟、预测和优化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和规律,从而推动科学发现和创新,被认为能为科学研究带来新范式。

蒋超认为,作为一名科研人员,AI能使研究效率大大提高。从文献查找,到想法构思,从实验设计,到方案分析,每一个步骤,AI都能有所帮助。“随着AI技术的进步,你懂得越多,它对你的帮助越大。预计未来AI在科研领域将发挥越来越关键的作用。”蒋超说道。

来源: 潮新闻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