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节气,东风解冻,冰雪化为雨露,天地间阳气升腾、湿气渐生”。中医认为,此时人体肝气始发,脾胃易受湿邪所困,需顺应“春生”之势,以疏肝健脾、祛湿理气为养生核心,为一年的健康打下根基。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标志着气温回升、降水增多,自然界阳气渐升。此时养生应注重疏肝健脾、祛湿理气,顺应春季生发之势,为全年健康奠定基础。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科主任朱伟教授从穴位按摩、自我调理、传统功法及食疗药膳等方面给大家提供养生建议。
一、穴位按摩:疏肝健脾,祛湿升阳
雨水时节湿气渐重,易伤脾胃,可通过按摩穴位调节气机。
1、足三里穴
**定位:**膝下3寸(四横指),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作用:**健脾和胃、祛湿通络,增强免疫力,缓解腹胀、疲劳。
**操作:**用拇指指腹顺时针按揉3分钟,力度由轻到重,每日2次。
2、阴陵泉穴
**定位:**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处。
**作用:**健脾利湿,改善水肿、小便不利、腹胀。
**操作:**拇指垂直按压穴位,酸胀感为宜,每侧揉按2分钟。
3、太冲穴
**定位:**足背第1、2跖骨间凹陷处。
**作用:**疏肝理气,缓解春季情绪波动、头痛、胁痛。
**操作:**拇指点按穴位,沿骨缝向脚尖方向推揉,每侧50次。
针灸推拿科朱伟教授建议:穴位按摩后喝一杯温姜水,可助阳气升发。
二、自我调理:通经活络,升发阳气
1、摩腹调脾胃
双手搓热,掌心贴腹部,顺时针摩腹50圈,再逆时针30圈,促进胃肠蠕动,缓解湿滞。
2、梳头通阳气
用木梳或手指从前发际线向头顶梳至后颈,重复50次,疏通头部经络,助阳气升发。梳头时重点按压百会穴(头顶正中)与风池穴(后颈发际线两侧凹陷处),每处按压3秒,增强醒脑效果。
3、拍打胆经
沿大腿外侧(裤缝线)自上而下轻拍至膝盖,每侧50次,疏肝利胆,改善春困。
三、传统功法:柔筋养肝,调和气血
1、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
**动作分解:**吸气时左臂上举掌心朝天,右臂下按掌心向地;呼气时双臂回落,左右交替为1组,每日10组。
**功效解读:**通过上下牵拉刺激脾胃经络,改善腹胀、食欲不振。
2、太极拳“云手”
**动作:**腰胯带动双臂画圆,柔缓舒展,调和肝气,缓解春季烦躁。
四、 食疗药膳:润燥生津,增强体质
雨水节气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注重润燥生津,增强体质,推荐下列药膳:
1. 祛湿明星:薏苡仁山药粥(适合脾虚湿重者)
**做法:**薏苡仁30克、山药50克、粳米100克同煮,加红枣3枚。
**功效:**健脾祛湿,适合面色萎黄、便溏者。
2. 疏肝首选:玫瑰枸杞茶(适合情绪焦虑、经期女性)
**做法:**玫瑰花5朵、枸杞10克、蜂蜜适量,沸水冲泡。
**功效:**疏肝解郁,养血明目,缓解春季情绪低落。
3.润燥必备:银耳莲子汤(适合口干舌燥、熬夜人群)
**做法:**将银耳泡发后撕成小朵,莲子洗净,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后转小火炖煮30分钟。
**功效:**银耳和莲子均有润肺生津、养胃安神的作用,适合春季食用。
专家提醒:
雨水节气养生,朱伟教授给您划重点:
1.穿衣:“春捂”关键护腰腹、脚踝,忌过早露脚腕。
**2.饮食:**少酸多甘(南瓜、山药),忌冷饮、肥甘厚味。
**3.情绪:**晨起冥想5分钟,闭目调息,避免肝火过旺。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科 朱伟 杨嘉仪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